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中國養老服務體系面臨難題 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單一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4日 09: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67億,超過日本人口總數,相當於廣東、廣西、江西三省區的人口總數。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服務需求日漸增多。未富先老,也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主要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部分組成。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政府將通過建立標準、科學規劃、加大投入來扶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並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當前,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面臨哪些難題?如何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從今天起,本版推出“應對未富先老”系列報道,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編者

  春節剛過,很多老人又回到了“空巢”狀態,整天望著墻壁發呆,似乎還在回味那些屈指可數的團圓日子……

  居家養老是我國養老的主要模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90%以上的老年人屬於居家養老型。然而,我國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單一,進展緩慢,與人們的需求相差甚遠。

  1 大部分地區只有家政服務,個別發達地區有政府培訓的助老服務員,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還遠遠談不上

  居家養老服務涵蓋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就我國的現狀看,大部分地區只有家政服務,個別發達地區有政府培訓的助老服務員,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務還遠遠談不上。

  年已八旬的上海市民陳菊娣去年8月骨折後行動不便,不願進護理院,家人想要找一位保姆進行日常護理。到幾家仲介諮詢後得知,照顧臥床老人的保姆價格,視病情輕重而定,病情越重,價格越高,至少比一般的保姆要貴兩成。最後,家人終於請到一位保姆,月薪2900元。

  北京市愛儂家政服務公司精品店的工作人員李卉林告訴記者,一般的家政公司沒有專門為老人提供的服務內容,但有些公司也會提供較為專業的家庭護工,工資相應會高一些。

  由於照顧老人風險高、不容易了解老人心理等原因,多數務工人員並不願意幹這個活。因此,很多老人連照顧生活的一般保姆都很難找到。

  來自山西臨汾的黃麗萍在北京做了6年保姆,照顧過4位老人。“其中有位趙大爺和老伴的退休金一個月有1萬元,但是找了很多保姆都不合適,最後用小時工將就著。”黃麗萍很同情這些老人,但是她説只要找到別的活兒,就不想到老人家裏幹了。“主要是老人不好相處,有些不讓你説話,有些不讓你動他家東西,不好幹。”黃麗萍説。

  那麼,政府聘請的助老服務員怎麼樣?

  上海市閘北區景鳳路一座兩居室公寓裏,84歲老人楊玉林迎來了每週3次上門的助老服務員羅希美。和羅希美相處4年,楊玉林很滿足:“天氣轉冷,她給我編織圍巾、帽子,知道我愛吃素,經常燒些清爽、有營養的小菜,她還陪我聊天聽我嘮叨……”

  在上海,像楊玉林一樣享受這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共有25.5萬人。據上海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章淑萍介紹,助老服務員全市已有3.4萬人,組成人員為“4050”人員、農村剩餘勞動力等。

  然而,並不是每位老人都能享受政府埋單的助老上門服務。上海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主任康健介紹,老人身體狀況不同,獲得的服務、護理補貼不同,服務內容也有所區別。但近年來,這支隊伍卻在不斷縮小。閘北區臨汾街道助老服務社社長兼黨支部書記董金娣説:“2004年,街道助老員有108人,現在只有85人。”

  專業化服務隊伍的欠缺問題已引起全社會關注。北京市政協公佈的調研報告顯示,預計未來5年將有47萬名老人需要護理型照顧,其中大部分人只能居家接受護理。而北京市專業的養老護理員只有4000多人,且基本上都在養老機構,沒有進入社區。

  我國已經有了養老護理員職業,但人才極為缺乏。據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介紹,全國養老護理員有2萬餘人,但需求量約為1000萬人,缺口巨大。

  北師大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説:“許多家庭都感覺請保姆難,難就難在專業化,如果沒有專業知識,就會導致很多矛盾和衝突。”

  2 老年市場供給和設施的缺乏,一方面説明養老産業潛在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又説明有效需求不足。這反映了我國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不足

  寒風凜冽中,北京安華西裏社區74歲老人邊仁步行了很長一段路去買止癢藥膏:“其實我還想買個老花眼鏡或是放大鏡,但這周邊很難找到。”

  據記者了解,在北京,買老年用品只能到各種商店裏淘,要不就讓年輕人幫忙在網上購買。

  在東城區東四十條街上,記者找到了康復之家醫療器械連鎖店,店裏也賣各种老年食品、日用品,包括無糖食品、紙尿褲、拐杖、便盒、中醫用品等。“我們這裡的老年用品算是比較全的,在周圍找不到這麼全的。”店員馮志惠告訴記者,老年券也能在該店使用。但她説,要不是依託附近的幾家醫院,老年用品很難賣出去。

  “老年人對物質需求相對較低。”上海市閘北區臨汾街道老年協會會長勞錦坤説。上海財經大學曾發佈了“萬名老人需求快遞”的調查報告。對10343名60歲以上老人及50—59歲的準老人調查顯示,飲食和醫療在日常生活“最大支出”選項中佔了極大比重,僅有1%的人選擇了旅遊和娛樂。

  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求除了服務還有設施,但是大部分老人的家中還難以找到這些設施。

  48歲的北京出租車司機郭懷存家在密雲農村。幹了11年出租車司機,有點積蓄,但是從來沒想過要用來養老。村裏有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基本上都是老人在打牌。“我不會去養老院養老,一年要2萬多元,花不起這錢。”他説。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説,農村地區的養老設施非常少甚至沒有,多數地區一片空白。

  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委員、北大經濟學院教授李慶雲對農村老人養老缺乏保障的問題表示擔憂。他分析,老年設施的缺乏,一方面説明養老産業潛在需求巨大,但另一方面又説明有效需求不足。這反映了國家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不足,如收入水平太低、農村老人生活缺乏保障等。

  3 生活在高齡、空巢、孤獨、病殘狀態的老年人,如果無法獲得社會支持,居家養老潛在的風險會很大

  “居家養老服務的缺失,是家庭養老功能弱、社會化服務沒有跟進的結果。” 閻青春分析,當前家庭結構發生變化,一對夫婦要養4位老人和子女,普遍心有餘力不足,急切需要社會來支持供養。另外,空巢化現象加劇,使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目前,全國空巢老人達到一半。

  他還指出,政府和社會對養老服務的責任承擔缺乏準確的定位,使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在某種程度上被忽視。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之後,老年人養老的福利逐漸從企事業單位中剝離,但是社會養老保障、社會福利等體系卻沒有相應建立起來,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北京大學教授、老年研究所副所長穆光宗認為,老齡化、空巢化以及病殘化、孤獨化相交織,是我們共同的未來。在這種形勢下,生活在高齡、空巢、孤獨、病殘狀態的老年人,如果無法獲得社會支持,居家養老潛在的風險會很大。

  王振耀認為,今後我國養老服務業將出現五大轉型:從家庭保姆照料到專業護理員照料的轉型;從以家庭和個人的贍養照料為主到以社會制度性保障為主的轉型;從保障老年人衣食住行基本生活到提供康復照料、情感護理等服務保障的轉型;從傳統的經驗性管理到標準化管理的轉型;從以政府為主辦養老院、敬老院到公辦與民營同步發展模式的轉型。

  如何改變當前居家養老服務的局面?閻青春認為,從政府的角度來講,一要制定政策,扶持發展;二要加大公共財政支出,擴大政府資助,實行政府補貼;三要加強服務隊伍建設,儘快培養和造就一批有責任心和專業技能的護理服務隊伍,使老年人在家裏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專業化服務。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居家養老層面,鼓勵對有需求的老年人實施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為老年人洗澡、如廁、做飯、戶內活動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時,加大專業服務人才的培養。 本報記者 李紅梅 王有佳

公益關鍵詞:

          

         低碳         艾滋病     戒煙     無償獻血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