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中外對公司污染罰金相差大引熱議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1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漫畫:美國雪佛龍公司污染被罰95億美元

  美國雪佛龍公司污染被罰95億美元 中國紫金礦業污染被罰3000萬元

  近日,厄瓜多爾法官開出一紙95億美元的天價罰單,震驚世界能源行業。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吞下這份堪稱環境污染案件中最貴的罰單。

  儘管這一罰單最終能否順利執行還有待觀察,但發達國家對重大環境污染案件實施重罰已經是一個大趨勢。

  從雪佛龍受罰事件反觀國內對污染事件的處置,國內對環境污染肇事者的處罰顯然與國外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去年,紫金礦業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在國內鬧得沸沸颺颺。不久前,紫金礦業污染案一審被判罰款3000萬元,也打破了中國環境污染處罰的記錄,卻難阻該企業股價上升。國內外罰單金額相差巨大,效果迥異,隨即引起了網民熱議。

  如何更好地發揮罰款的震懾作用?中外在環境執法處罰方面到底還存在哪些差距?本報記者走訪國內多位環保行業專家,一探究竟。

  差距 國內:處罰標準偏低 污染損失難定 國際:重罰趨勢形成 評估制度完善

  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表示,長期以來,污染治理問題上存在處罰偏低的問題,特別是涉及到國有企業、納稅大戶的時候,比較“包容”。

  處罰力度不足,對污染企業如隔靴搔癢是不少專家詬病污染難治的原因之一。我國修訂後於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企業違法的處罰力度,比如將原來的1萬至10萬元的處罰,改為應繳排污費的1至3倍或2至5倍的處罰,同時規定對造成重大和特大環境污染事件的,最高可處以不大於其違法損失30%的處罰。

  但對於執行效果,北京大學法學院環境法學教授汪勁卻並不看好。2008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國共有50余萬家一般工業污染源申報單位,繳納排污費185億元。汪勁據此數據分析:不管企業大小平均一下,一個企業月均排污費不到3000元,3倍處罰也才不到1萬元。

  污染損失難以確定仍是阻礙公眾維權的一個難題。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於芳教授表示,我國針對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生態損失評估還處於起步階段,技術上存在一定困難,評估制度上還有不確定性。

  她舉例,如果重大污染事件發生在美國,當地自然資源管理機構、環境利益受到損害的非政府組織或個人都有可能委託專業的自然資源損害評估機構啟動評估程序,開展損害的評估工作,“比如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美國已經啟動他們的自然損害評估程序。”發達國家針對生態損失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評估與賠償制度,尤其是美國建立的由《清潔水法》、《綜合環境反應、賠償與責任法》、《石油污染法》等構建的生態環境損害評估與賠償體系,就生態損失賠償主體和對象、評估程序與方法、賠償範圍和賠償金確定等制定了非常詳細的規則。

  據悉,目前環保部和司法部正在制定具體環境污染損失計量標準,期待該項標準能夠真正發揮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