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個例“壹基金”:公募非大勢所趨?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9日 14: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 本報記者 張木蘭

  2011年1月11日,壹基金獲得了合法身份,這一天因此變得不同尋常。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深圳市民中心舉行了掛牌儀式,至此,持續3年的壹基金“身份”問題塵埃落定。壹基金從此具備獨立的法人身份,可以公開募款,成為了中國首個無業務主管單位且由民間發起的、具備公募基金會資格的社會組織。

  消息傳開,民眾沸騰。因為在3個月前,2010年的9月,李連杰面對媒體語出驚人,稱他苦心經營的壹基金可能中斷。拿此前他心灰意冷時的話説,是因為“壹基金是一個已經出生的孩子,但是沒有身份證。”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界人士都對此事表示出極大關注,並紛紛獻策。而在喧鬧的媒體報道背後,一場籌劃正在悄悄拉開帷幕。

  就在李連杰面對媒體訴説困境的第20天后,劉潤華致電王振耀(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原民政部官員),希望他能向李連杰轉達深圳歡迎壹基金的意願。

  “他們還是不放心,王石先生約我進一步商談。”在這一次會面中,劉潤華表示自己的想法不是心血來潮,並對王石説,“請相信我,我們一定做得到。”劉潤華的底氣來源於自2006年以來深圳社會組織管理登記的改革。政策性保障是2009年7月20日,中國民政部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的《推進民政事業綜合配套改革合作協議》。協議同意深圳市在民政改革方面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並賦予了深圳市直接登記公募基金會的權限。

  幾家歡樂幾家愁。壹基金的成功試水讓眾多李連杰的追隨者歡欣鼓舞,同時也讓一些人不再平靜。“那麼壹基金轉成公募基金會以後,無疑會在公眾募款上對公募基金會形成一定的挑戰和壓力。”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國英認為由於壹基金一直比較活躍,並且參與其中的社會公眾人物比較多,聚攏了很多企業資源,“在募款方面有一定優勢。”“壹基金的轉型在某種程度上給現有的公募基金會帶來壓力”,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李偉也表示。

  不同的聲音的出現促使人們冷靜思考:當下的公益環境是否真正需要壹基金帶動“鯰魚“效應?基金會向公募的轉型究竟是不是大勢所趨?開始有人建議相關的行政部門應該把握好公募基金會的準入標準,來保證善款的有效利用和基金會領域的健康有序發展。

  深圳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馬宏回應了:“登記的門是打開的,但並不是一哄而上,一定要保證質量。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劉忠祥也認為,深圳壹基金註冊成功,並不會帶來太大示範效應,不會引發大量基金會尋求公募資格。

  劉忠祥做出如此判斷,與現有政策背景有關,自2004年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將基金會分為公募、非公募兩類,經換證登記後,原有全國性基金會大多被登記為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此後,全國性公募基金會的設立受到嚴控。劉忠祥承認,一直以來,官方對公募基金會態度謹慎,主要是擔心慈善資源被濫用。據他透露,2004年至今,經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不足20家。反觀非公募基金會卻發展迅速,近年來,全國範圍內,非公募基金會數量的年增長率都在30%左右,甚至超出了民政部的預料。

  歷史的經驗也證明,由“私”到“公”的轉變也並非全部讓人滿意。實際上,深圳壹基金並非首家民間背景的公募基金會。近年來,地方性民間公募基金會也已出現,例如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業內人士透露,北京桂鑫慈善基金會也正在謀求公募資格,北京市民政局對此態度積極。但據學者金錦萍的觀察,這些基金會的表現都難以令人滿意。“擁有了公募資格,也未必有這個能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