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公益“全民自覺”須跨一道坎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4日 1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旨在推動中國公益從富人公益轉向全民公益的2010全民公益啟動大會暨全民公益(廣東)論壇披露:目前中國的捐贈中來自個人捐贈只有14%,其餘86%來自企業和機構。而在慈善事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個人捐贈佔80%以上。據相關分析,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城市化率超過50%後,就會帶來一個國家的公益提速。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超過了3000美元,去年已逾4000美元,今年中國城市化率首超50%,預示中國公益提速其勢已成,從富人公益向全民公益的轉變是中國社會變革的重要變革。

  然而,在斷定中國已邁入公益“提速節點”的前提下,依然需要正視全民公益還是一個理想。具體而言,全民公益意識的培養和普及還要面對至少兩個問題:一是社會分配不公等原因造成普通老百姓認為慈善事業是大企業家、富豪、官員的專利,加上慈善事業透明度不高,致使普通百姓沒有成為慈善事業的主體。二是長期以來政府主導的“運動式”、“攤派式”慈善,使不少公眾有“被慈善”的感受,容易挫傷公眾的慈善熱情及互助意識。能否打破這些“梗塞”,很大程度上決定全民公益自覺性的高低。

  俗話説,眾人拾柴火焰高。中國文化不缺少樂善好施的慈善基因,而所需要探究的是如何順勢而為,將深植于個體的基因有效地激活,形成自願自覺、長盛不衰的風氣。

  一方面,雖然慈善不是富人的專利,但在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現實之下,富裕階層人士對於公益的熱情及貢獻直接影響著普通老百姓的公益態度。推進中國公益從富人公益轉向全民公益的提速及根本轉變,需要富人&&慷慨解囊,回報社會,以消除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抵觸。

  另一方面,慈善事業所以在不少國家發展成為全民自覺行動,一個重要的基礎是制度完備,怎麼捐、捐給誰、捐的結果等十分明了,捐贈者放心。而我國的某些捐贈去了哪往往信息不清晰,甚至有的落入某些貪官的囊中,挫傷人們的捐贈積極性。所以,點燃全民公益的自覺性及積極性,必須提升慈善事業的透明度,將每一項捐贈錢物的來龍去脈公之於眾,使公民自覺在“陽光”中發芽、成長。

  如專家之見,自願和快樂是檢驗慈善真偽的標準。毫無疑義,“運動式”的慈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公益。培育全民自覺的意識,應當尊重公眾自願參與慈善的意願,保障公眾自由選擇捐款受託機構的權利,以此激發及保護公眾的慈善熱情。這是中國公益從“全民動員”轉向“全民自覺”必須逾越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