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關於大學生從事有關艾滋病的志願服務情況的調查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30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存活時間越來越長,艾滋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的看法已被發達國家普遍接受,在對艾滋病人的長期照顧中,援助志願者發揮著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對社會提出與之相配的志願服務需求。在艾滋病防治領域,通過志願者和志願服務,對消除歧視和改善艾滋病的污名化處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

  我國目前擁有普通高校2263所,在校大學生總數2021萬人(1) 。在人數眾多,志願者資源豐富的大學校園中,對艾滋病的志願服務卻一直髮展緩慢,這方面的原因值得有關部門和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究。

  2009年本項目組通過抽樣的技術,對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陜西、湖北、山東、安徽等8個省份的21所高校的1307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希望以此來了解全國各地大學生從事有關艾滋病的志願服務的基本情況,相對準確掌握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和大學生志願者在艾滋病防治的志願服務中參與的現狀和問題,以利於更好地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對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動員。

  一、 調查發現

  本調查主要了解大學生從事艾滋病志願服務的基本情況,服務的主要內容,服務對象,對服務的參與情況,效果評價,和他們對培訓的需要等六個方面。

  1. 從事有關艾滋病志願服務的基本情況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15%表示參加過學校開展的與艾滋病相關的志願活動,在性別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在年級、年齡和專業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年級方面以低年級為主,其中一年級學生(22.0%)參加艾滋病志願活動最多,其次是二年級(16.5%),最少的是四年級(6.9%)。專業方面,醫學專業明顯高過其它專業,佔41.2%,這一定程度上與醫護人員在目前艾滋病防治領域的實際參與的現狀相吻合,其次是法學專業,佔20.6%。

  在艾滋病志願服務活動的組織中,學校的紅十字協會是艾滋病相關活動的最主要機構,比例為51.3%,其次是青年志願者協會,活動比例為41.1%;學生會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的比例為26.2%,校外機構的比例為13.4%。

  調查顯示,學校舉辦的預防艾滋病的志願活動比較集中在一年一次的短期活動,比例為25.2%,(另有36.0%的學生表示不知道),舉辦長期持續活動的比例僅為4.1%。

  2.服務內容

  調查顯示,對普通人群的宣傳教育是學校組織的最多的與艾滋病有關的志願活動內容,比例為41.2%,其次是同伴教育,比例為18.4%。學生表示願意參加的志願服務內容也以這兩個部分為主,比例分別為32.6%和18.1%,其中同伴教育在服務供給和需求方面幾乎沒有明顯差異。

  同時,學生表示願意參加以下一些志願服務活動:對艾滋病病人家屬的支持幫助(16.4%)、對高危人群的宣傳教育活動(12.3%),對艾滋病病人的支持、陪伴等具體的服務(11.4%)。而以上三種服務內容,在學校的實際提供內容中僅佔6.8%、7.6%和8.0%,在服務供給和需求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別。

  3. 服務對象

  調查顯示,普通人群和大學生依然是高校在艾滋病防治領域志願服務活動的主要服務對象,其他服務人群相對比例較少。其中,在高校中實際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中的主要服務對象依次是:普通人群、大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家屬。學生表示他們最願意參加的志願服務活動中的服務對象依次是:普通人群、大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家屬、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大學生對志願服務對象的傾向性,我們詢問了“學生認為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志願服務最應該關注的人群”這個問題,結果發現依次是:性工作者(13.9%)、吸毒群體(13.2%)、艾滋病感染者/病人(11.7%)、城市流動人口(10.8%)、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家人(10.5%)、同性戀群體(10.3%)、其他高危群體(8.3%)、普通人群(7.6%)、治療艾滋病的醫護人員(6.8%)和大學生(6.4%)。

  4.服務參與情況

  服務參與情況包括參與相關志願活動的形式和貢獻的志願服務時間情況。調查顯示,在已經參加過艾滋病預防志願服務的學生中,24.5%的學生僅參加過一次活動。但是有11.4%能夠參加長期持續的志願服務,21.2%能夠多次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在長期或多次參加艾滋病志願服務方面,專業和年齡差異不顯著,但是性別方面差異顯著,女生(37.0%)在參與的人數上明顯高於男生(28.3%)。年級方面也存在著顯著差異,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是艾滋病志願服務活動的主力軍,比例依次是:三年級(48.9%)、二年級(41.5%)、五年級(25.0%)、一年級(21.9%)和四年級(15.8%)。

  5.對服務的效果評價

  大學生對自己參與的艾滋病志願服務的總體評價如下:

  ①在活動組織方面,49.6%的學生表示滿意,40.6%的學生表示不滿意;

  ②在自己表現方面,30.7%的學生表示滿意,48.0%的學生表示不滿意;

  ③在活動效果方面,28.9%的學生表示滿意,50.9%的學生表示不滿意;

  ④在活動的社會反響方面,24.4%的學生表示滿意,54.3%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同時,在以上幾方面男女生沒有表現出顯著差異。

  6.對服務的培訓需要

  調查顯示,學生覺得現有的知識基本上不能幫助他們勝任所需要的志願服務。17.6%的學生認為自己現有的知識能勝任志願服務的要求,23.4%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對參加有關艾滋病的志願服務活動有幫助。

  15.2%的大學生表示參加過相關培訓,培訓內容依次是同伴教育(41.9%)、志願者培訓(29.6%)和知識講座(22.6%)。

  調查顯示,63.6%的學生認為自己需要接受艾滋病知識方面的培訓。其中大學生最希望接受的兩類培訓內容分別是“艾滋病預防和自我保護的知識”(21.4%)和“艾滋病本身的病理知識”(18.7%)。

  二、 建議

  在艾滋病領域加強志願服務有利於遏制偏見和歧視,減弱污名化。如何與艾滋病共同生活(Living with AIDS)已經成為病人和感染者共同關注的需要,這一需要也要求我們應該更加關注艾滋病人的生存環境和生活品質,對相應的社會支持和關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夠注重志願服務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結合,注重培育適合志願者的土壤,通過倡導和組織一系列的志願服務活動,促進感染者和病人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的交往與互動,將會引導和改變人們原來固有的一些觀念,尤其是對在艾滋病領域最為嚴重的偏見與歧視有重要的改變作用。

  1、大學生在艾滋病領域中的志願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

  事實上,中國的大學生對艾滋病的態度,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本項目組成員在2006年對北京12所高校的大學生所進行的艾滋病基本知識和態度的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普遍存在把艾滋病與道德缺陷相聯絡的現象,其中較多的根據病人得艾滋病的途徑來對對方的道德水準進行判斷。大學生對身邊得病的人的態度隨著關係的親疏程度而有所變動。(2)所以,相關部門針對大學生群體除了需要重視開展對普通人群的宣傳教育和同伴教育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挖掘針對感染者和病人、病人家屬、其他高危人群等不同對象的各個層次的服務,在服務領域和志願服務的核心內容上都需要有創新和深入。2008年,本項目成員組織大學生直接服務隊在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所開展的志願服務嘗試,就是一種可供參考的經驗。

  2、大學生志願者應該走出校園,大學生志願服務的發展需要向社區進行有效延伸。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開展比較好的英國和美國,社區已成為艾滋病患者社會支持最重要的陣地, 但是在我國,整個社區對艾滋病的感知和應對系統還沒有完全出現,相應的志願服務基本上是空白的。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大學生群體在艾滋病志願服務領域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能夠通過他們的廣泛參與和帶動,大力發展在社區中的艾滋病志願服務,不斷營造和充實適合感染者和病人生活的社區生活空間,對於整個艾滋病防治工作也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大學生是艾滋病志願服務中一支重要力量,對艾滋病領域的大學生志願者和志願服務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強。

  基於艾滋病治療和防治工作的轉型,在醫療之外,艾滋病援助志願服務已經廣泛受到重視。在大學生中建立一支穩定的志願者隊伍來開展長期的志願服務,對於提高艾滋病防治力度,增強在艾滋病防治中的社區參與和社會支持力度是大有裨益的。在這個領域,國外的學者早已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對艾滋病援助志願者的志願行為的過程、動機以及感染者與志願者之間的幫助關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Omoto &Snyder,1995;Snyder &Omoto,1992;Clary &Snyder,1999;Omoto &Snyder,2008)(3),相比而言,我國學者在艾滋病領域對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的研究還很少,對這方面的系統描述、解釋、預測和指導(4)都很缺乏,對大學生在艾滋病領域志願服務的實踐與研究是我們今後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

  1.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08年社會統計數據。 http://219.235.129.58/reportView.do?Url=/xmlFiles/303e354dab6e4e8fb929dba5560577c2.xml&id=a609b109e2864b6db86bd9ca0f073303&bgqDm=2008000。

  2.周曉春:《對艾滋病的知識,態度和行動——2006年首都高校大學生艾滋病基本知識和態度調查》,發表于社會發展國際協會第十五屆國際研討會,中國香港,2007年7月。

  3.Omoto,A.M.& Snyder,M. Sustained helping without obligation: Motivation,longevity of service,and perceived attitude change among AIDS volunteer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Snyder,M. &Omoto,A.M. Volunteerism and Society‘s Response to the HIV Epidemi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1992.

  Clary, E. G., Snyder, M. The Motivations to Volunte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9.

  Snyder, M., &Omoto, A. M. Volunteerism: Social issues perspectives and social policy implications. 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 2008.

  4.李林 石偉:《西方志願者行為研究述評》,載《心理科學進展》,2010, 第18卷第10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