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時報11月8日訊 (記者 於佳莉)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楊文莊認為,公募基金會由運作型向資助型基金會轉變這是未來發展趨勢,也是中國慈善事業專業化程度加大的必然。所以,在系統內進行了給一些小的公益機構提供一些資金支持的嘗試。
一切都是新的:人少車稀的馬路,不再熟悉的辦公大樓,還有一份令人滿懷期待的新事業。這是楊文莊2010年的心境。
從中央宣傳部到國家計生委辦公廳再到挂職某市副市長,輾轉二十年,這次這位“體制內”官員的新身份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慈善事業,天地寬闊”,這是楊文莊任職後感受最多的一句話。“以前工作也很忙,但都是着手於自己手頭的事情,而現在不同了。”11月5日,在北京海淀區大慧寺12號一間普通的辦公室,坐在對面的楊文莊意氣風發地告訴記者。
2009年,楊文莊上任後,經過基金會相關領導的一致同意,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提出轉型的新思路。當時,這在很多基金會工作人員的眼裏,猶如天方夜談。怎麼轉?拿什麼轉?在很多人看來,在公益方面似乎屬於“門外漢”的楊文莊還沒有達到“小學畢業”的水平。然而,一年下來,他不僅做得有聲有色,而且成為了公益界的專家。
楊文莊説,公募基金會向資助型基金會轉變這是未來發展趨勢,也是中國慈善事業專業化程度加大的必然。
“項目完了,錢也沒了” “另一方面也必須擺脫以前小作坊的方式,左手拿右手花,忙得團團轉,自己籌多少錢自己拿着,只有自己把這個錢花出去才放心,如果總是停留在這樣一個工作習慣下,對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是一個阻礙。”
五個月之前,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第五屆理事會正式組成。第五屆理事會決議通過,何魯麗、蔣正華、顧秀蓮三位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副委員長擔任榮譽會長,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擔任會長。
在楊文莊看來,這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發展史上一次重要跨越。而這次調整也似乎讓楊文莊吃了“定心丸”,看到了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未來。這幾位前國家領導人對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事業非常關心和支持,王忠禹會長提出,要把握當前有利時機,把基金會的事業做大,做活,做實。
做大,首先是要把基金會的規模做大,千方百計增強籌資能力;做活,就是要創新體制機制,促進基金會由項目運作型向籌資型方向發展;做實,就是加強管理,完善監督,提高社會公信力。
楊文莊坦誠説,無論從每年的籌資量,還是從影響力上來説,與其他重量級的基金會相比,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目前還不是特別大。“但就是因為這樣,基金會更要找出一條發展的道路。”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財務收支情況的報告顯示,第四屆理事會期間,累計收入1.94億元。其中捐贈收入1.76億元(貨幣資産收入1.10億元,實物捐贈6580.95萬元),佔收入總額的90.20%;政府購買服務收入1297.18萬元;投資收益及利息收入582.53萬元。提高籌資效率,加快體制轉型迫在眉睫。
楊文莊這樣理解轉型的原因:除了是基金會目前自身發展的需求,也是時代所賦予的使命。他説,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屬於國家級公募基金會,其性質就有別於私募基金會,如果基金會能充分發揮公募基金會的功能,那肯定是以資助型為主。
“另一方面也必須擺脫以前小作坊的方式,左手拿右手花,忙得團團轉,自己籌多少錢自己拿着,只有自己把這個錢花出去才放心,如果總是停留在這樣一個工作習慣下,對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是一個阻礙。”楊文莊説。
目前,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大概有十幾位專業工作人員,如果不向資助型方向轉變,改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基金會不可能做大做強做優,這也對基金會的管理層面造成挑戰。
他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基金會有個“幸福家園”的植樹項目,這個項目基本上從種樹、回訪、監督、評估等都是由基金會完成,這樣的投入讓基金會的成本加大。“因為沒有人考慮讓這個項目多元化,越做越大,基本上處於項目做完了,錢也就沒了的狀態。”楊文莊分析説。
充分發揮優勢,動員更多資源,這是中國人口福利發展基金會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兩個角色會同時存在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楊紅良表示,現代基金會成立之初,一般都在對外資助的同時也直接開展公益活動,當代的不少資助型基金會往往是從運作型基金會轉變而來的。
公募基金會提出轉型的並不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一家。在此之前,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都公開表示要從運作型基金會向資助型基金會轉變。
2009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汶川地震時拿出一部分善款用公開招標的方式支援災區,隨後,紅基會提出紅基會要從項目實務操作型的基金會變成資助型的基金會。今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玉樹地震時,也拿出了1000萬元進行項目招標。
但實際上,資助型基金會和運作型基金會常常不能嚴格地區分。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楊紅良表示,現代基金會成立之初,一般都在對外資助的同時也直接開展公益活動,當代的不少資助型基金會往往是從運作型基金會轉變而來的。另外,至於什麼是對外資助,什麼是直接的公益活動,在某些情況下也未必就能嚴格區別。
這一點,楊文莊感同身受,他説,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雖然目前在向籌資型努力,但兩個角色還是會同時存在。
幸福工程公益項目一直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明星項目,五年來大概投入5213.13萬元,使得1.7萬餘貧困母親獲得救助。“這一項目就是典型的資助型項目。”楊文莊説,“基金會一般只會負責經營和管理。”
談起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所倡導的“資助型基金會”的明顯標誌,楊文莊毫不避諱地説,這是目前一個努力的方向,但具體的效果並沒有顯現出來。
“現在都強調一種結果導向,有了目標牽引後,才能在這條道路上做出成績來。”楊文莊強調。
小規模的招標嘗試 楊文莊表示,由於目前基金會實力有限,短期內不會公開進行,但這是未來努力的一個方向。“資金雄厚是公開招標的關鍵要素,目前基金會還不具備這個勢力。”
據業內專家透露,基金會兩種做法的一個明顯差異,主要表現在從接受捐贈到積極發揮社會效益的過程中,對資助型基金會來説,往往還有其他非營利組織或個人作為“承辦者”隨同發生作用,而運作型基金會在這個過程中能獨成其事而不需要第三方的協作。
據楊文莊介紹,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目前正在系統內進行一些小規模的招標項目,給一些小的公益機構提供一些資金支持。
當記者問到,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是否會公開進行一些公益項目招標時,楊文莊表示,由於目前基金會實力有限,短期內不會公開進行,但這是未來努力的一個方向。“資金雄厚是公開招標的關鍵要素,目前基金會還不具備這個實力。”
他毫不避諱地説,目前國內公募基金會太習慣於在體制內解決事情,這樣也不是很有利於慈善事業的發展。在他看來,應該多進入一些新的合作夥伴,引入競爭機制,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基金會的轉型。
目前,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正在通過三個舉措積極促進轉型,一是完善基金會制度,採取項目運作化的形式,實行小規模的招標制,探索適合自己的轉型模式。二是,在財務管理方面,採取考核導向制。三是,創新項目形式,孵化新項目。
專家訪談>>>
公募基金會轉型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公募基金會為何轉型忙?本報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董強博士,董博士談了自己的看法。
2000年,國家出臺了《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一次把基金會分成公募基金會和私募基金會。在國家法律潛在的含義,從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出資的門檻上,包括在每年必須要支出多少金額的限制上,可以明顯地看出來政策上或者是法律上希望非公募基金會去做資助型基金會,公募基金會還是運作為主。
從2008年開始,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中國公募基金會籌資的能力非常強。比如説2008年有十幾家公募基金會籌集了很多的資金,他有很多錢,但是他運作不了這麼多錢。所以從那個時候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第一家公募基金會開始向民間組織,也就是向其他服務類的NGO公開的招標項目,把這些資源給到拿不到資源但是想做事的民間組織手裏。中國扶貧基金會也開始把這樣一個錢拿出來給民間組織做。
從最近兩三年的趨勢來看,公募基金會其實是願意做資助型的項目,有這樣一個趨勢。
我認為形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情形下,非公募基金會不得向公眾公開募集資金。這個時候公募基金會就有獨特的優勢去向公眾公開的募集資金。
第二,向公眾公開募集資金的公募基金會不是特別多,在全國數量是有限的。它又有這麼大一個獨特的優勢,那麼它就可以快速的籌集資金。我們會發現現在公眾捐款的意願是比較強烈的,相對於過去來説。在這種情況下公募基金會可以籌集到相當高比例的資金。
第三,公募基金會拿到這麼大額的資金以後,如果不做資助就要做執行。如果做執行,管理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培育民間組織,通過把錢給到民間組織手中以後,公募基金會可以監管他,我們在這裡面還有一些能力提升的支持,總之就是能夠讓這種民間組織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