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血液中心將血高價賣給醫院?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1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昨日關於南京持續十個月的血荒的報道,引起了多方關注。一些網友表示,並不是缺乏獻血的熱情,而是對血液中心的血液流向、收支情況缺乏了解,對獻血後免費用血的繁瑣程序感到不能理解。省血液中心表示,目前將通過延長街頭采血時間、積極發動各企事業單位團體獻血等方法應對供血緊張的情況,但長遠來看,供血形勢不容樂觀。

  省血液中心:加班加點採血,但仍供不應求

  記者從省血液中心獲悉,目前該中心血液庫存已低於警戒線,A、B、O、AB四個血型都緊缺。該中心供血室項漢城主任介紹,現在血液的庫存量只能滿足臨床上的急救用血需求,擇期手術、治療性用血的供應上比較欠缺,只能部分滿足。

  統計數據顯示,江蘇省血液中心的採血量2001年為5.1噸,2008年為18.7噸,2009年是19.9噸,而今年的1~9月份採血量就達到了14.5噸,從這些統計數據上看,每年的採血量都是在穩步向上攀升的。

  江蘇省血液中心體採科郭東輝科長介紹,近兩年,街頭的採血車的工作時間一再延長,醫護人員連正常的節假日休息都保證不了,檢驗、成分分離、獻血服務等各個科室加班都是家常便飯,但還是供不應求。“血也沒少採,主要是用量增長太快,我們也盡力了,壓力也相當大。”郭東輝説。

  省血液中心韓玲表示,為緩解目前的這種供血緊張狀況,將延長街頭采血時間,適當增加採血班次;積極發動各企事業單位團體獻血;積極推廣科學、合理的成分用血,節約血液資源;通過短信平臺並通過媒體呼籲市民奉獻愛心、參加獻血。“這些措施跟上以後,應該在短時間內會有一些效果,但從長遠看採供血形勢不容樂觀。”

  網友:無償獻血,免費用血應該更便捷

  南京血荒的消息昨日見報後,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記者了解到,有些市民拒絕獻血,並不是人們對於獻血的熱情不夠,是對血液中心的血液流向、收支情況缺乏實質了解。很多網友覺得,我是無償獻血,可是血液中心將血液高價賣給醫院,市民用血又遭遇高價買血。而無償獻血者真正想要享受免費用血時,卻遠遠比不上“一捋袖子”那麼方便,其中程序之繁瑣被網友稱為“跑斷腿”。

  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相關負責人坦言,人們對於無償獻血“信任危機”最近幾年愈發嚴重。臨床用血的價格是統一的,根本不存在血站高價賣給醫院的行為。血液中心是政府財政全額撥款的單位,收支兩條線,不存在以此盈利。血站出售給醫院的費用,是回收生産過程的成本。《江蘇省獻血條例》第二十三條“公民醫療臨床用血時,應當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收費標準,交納用於血液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項費用。”

  同樣,《江蘇省獻血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無償獻血者獻血量在八百毫升以上(含八百毫升)的,終身享受免費用血;無償獻血者獻血量未達到八百毫升的,按本人獻血量的三倍享受免費用血。無償獻血者的配偶、父母及子女需要用血的,其累計免費用血按獻血者獻血量等量提供。而在現實中,獻血者用血時,尤其在異地用血時所遇到的麻煩,也大大削減了獻血的積極性。

  在南京某知名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帖講述他申請用血補償的複雜經歷。要先支付用血費用,拿著這些東西戶口本、身份證、獻血證、用血者和獻血者的關係證明,所在醫院的用血證明,醫生簽名和醫院公章,用血的發票單據,到衛生局核準後,到血站報銷。但很多獻血者表示,在現實中這些證明往往並不都能一次性辦妥,在折騰數個來回之後,不得不放棄費用補償的要求。“不是我們沒有愛心,是我們的愛心被折騰苦了”。

  臨床醫生:互助獻血能節省費用

  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麻醉科主任景亮認為,應對血荒,醫務人員在臨床用血中要注意節約,這一點非常重要。

  景亮説,首先臨床用血要嚴。醫生在手術期間,對輸血指徵應嚴格把關,不該輸血的病人不要輸血。根據《輸血指南》,正常人群血色素低於7克時才考慮輸血,但在臨床上存在沒有嚴格掌握輸血指徵現象。

  其次,充分利用“自體血回輸”。“自體血回輸”是指通過自體血液回輸機將病人手術中流出的血液與抗凝劑混合回收到儲血器,再通過分離技術,將洗滌後的紅細胞懸液再輸回病人體內。這種方式可將50%-70%的術中失血回收,不僅能解決血源短缺、供需緊張問題,更重要的是避免因異體輸血而傳染疾病和輸血反應帶來的風險。但是,由於自體血液回輸耗材較貴,有的醫生和患者認為在經濟上不合算,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為減少輸血量,病人在術前可以先放點血,再回輸。病人還可以自己儲存血液,在術前三天,每天抽400毫升出來,存放到血庫。這樣可以儲存1200毫升的血,手術中就可以將自己的血回輸。 景亮主任認為,這些節約用血的措施,在臨床上尚未受到重視。

  據了解,2009年9月,江蘇省衛生廳發佈了《關於大力開展互助獻血工作的通知》,積極提倡當擇期手術患者需要輸血時,由臨床醫生向患者親友與單位做互助獻血動員工作。“互助獻血”即患者親友在醫院輸血科領取“互助獻血申請表”,然後到指定的血液中心採血點無償獻血,在領取無償獻血證後返回輸血科登記,輸血科再聯絡血液中心,根據互助獻血量調配相應的血量,在1到2天的時間裏,相關患者就可以得到申請的血液製品。省血液中心血源科科長週知祥告訴記者,為了應對缺血,省人民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等多家大醫院都紛紛動員患者親人互助獻血。中大醫院輸血科辛琪醫生告訴記者,江蘇省血液中心在中大醫院設立了愛心獻血屋,親友直接到獻血屋獻血。

  通訊員 張妍 實習生 黃珊

  本報記者 畢曉紅 于丹丹

  新華社昨撰文稱獻血需建長效機制

  據新華社電 血液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藥物”,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可以替代。近日,南京、昆明、北京、合肥等城市血液紛紛告急,血荒由此成為近期媒體關注的熱點。專家認為,不能總是等到供血危機發生,相關部門才開始著急,獻血必須建立長效機制。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余成普認為,目前的採血渠道過於單一,是血荒爆發的原因之一。

  “眾所週知,農民工和大學生一直是獻血隊伍的主力軍。”余成普説,現在的情形是:這兩個主力獻血群體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比如,學生放假、春節時農民工返鄉等,都有可能引發一場供血危機。他認為,政府在其中應當有所作為,尤其在血荒如此嚴重的時候,更要儘早介入、主動作為。

  “每次血荒一發生,電視臺、報紙就開始呼籲大家踴躍獻血。”余成普説,這種短期行為肯定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供血危機,只能作為一種臨時性的救濟措施起到有限的作用,“其實,像宣傳之類的工作平時就應當做好。臨陣磨槍不是辦法。”

  余成普分析説,目前的無償獻血制度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也有很多城市的無償獻血運轉得很好,沒有發生過供血危機,關鍵在於各地以何種方式落實制度。就普通群眾而言,一味地強調“人心”“覺悟”“奉獻精神”,將獻血人群單一的原因歸咎於缺乏“道義”,顯然是錯誤的。他説:“無償獻血的鼓勵措施不能落實到位,已經獻過血的人肯定會寒心。”

  在中國商業法研究會秘書長李業順看來,建立長效機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從長遠來看,針對人們對獻血是否危及健康的不同認識,應當讓獻血宣傳進入學校,從小抓起;對於獻血者,政府可以用一些非經濟手段多給予一些激勵,尤其對農民工等多次獻血的固定獻血者,應當加大鼓勵力度,比如讓其免費進入公園、優先看病等;此外,應當有意識地建立應急機制,在各種因素變化可能會導致供血危機的初期,就積極應對。

  余成普説,在發動國家公務員、醫療機構等群體獻血上,政府其實是有許多辦法可想的,“比如,是不是可以通過考核手段或精神文明單位等榮譽給予態度積極的單位一些鼓勵?”此外,政府應當加大對血液中心的硬體投入力度,比如多購買一些採血車,擴大採血範圍:“只有真正建立了無償獻血的長效機制,才是避免血荒的根本辦法”。

  中國紅十字會緊急應對血荒

  針對近期我國部分省市出現臨床用血供應緊張的情況,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緊急通知雲南、北京、山東、廣東、吉林、湖北等供血緊張省市紅十字會,要求密切關注當地血液供需情況。

  與此同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要求雲南等供血緊張省市紅十字會積極配合衛生主管部門開展無償獻血宣傳活動,動員廣大紅十字會員、紅十字志願者及各界人士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