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中國約12%非公募基金無信息披露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9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作為公益財産的受託管理機構,信息披露是非公募基金會的應盡義務。但有5%的非公募基金會發起方或管理者認為公益行為應該低調,信息披露意味著過於張揚和高調,寧願不披露信息,也不願因為披露過多信息而被公眾過分關注。

  2010年10月28日,《中國非公募基金會信息披露指南》(下稱《指南》)在第二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0年會上正式發佈。

  通過對65家非公募基金會的信息披露狀況進行調研後,《指南》顯示,9%的非公募基金會發起方或管理者一直遵循機構透明和公信力,對運營行為及核心信息進行客觀完整地披露;而沒有以任何形式進行信息披露的機構佔12%。

  自2004年底《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以來,中國涌現出了大量的非公募基金會,目前數量已近1000家。非公募基金會改變著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格局和生態,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社會建設過程中民間資源投入不足的問題。

  非公募基金會在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同時,享有諸如稅收減免、志願者無償服務等特定的公共資源。因其在公益活動中幾乎沒有競爭壓力,執行過程中較少考慮成本,一旦外界對公益事業的監督信息不完備,極有可能出現過度浪費資源、低效率、貪污、偏離公益宗旨等現象。因而,《基金會管理條例》、《信託法》等對基金的信息公開都有明文規定。

  不過,《指南》顯示,為了通過政府年檢,獲取捐贈資金,幾乎所有機構對政府和捐贈者的信息披露都是及時和完備的。但對其他利益相關方,如公眾、媒體等,88%的機構選擇有所保留的披露或不披露的,其餘12%認為原則上應該面向所有群體披露,但執行力度仍然不夠。

  而在披露信息的機構中,其信息披露的程度參差不齊。如包括資産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業務活動表在內的財務信息,57家機構中有19家沒有披露。9家國有企業發起的非公募基金會中,有4家沒有披露財務信息。57家機構中只有3家披露即時財務信息。

  研究還發現,目前非公募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渠道較為分散。在65家機構中,政府主管機構的網站披露信息的有39家,佔60%。其餘40%中,除了4家國有企業發起的、在民政部註冊的基金會之外,全部屬於在地方民政部門註冊的非公募基金會,但在民政部信息網站和地方民政信息網站都沒有其年檢信息、年度報告信息或其他信息。個別機構在其官方網站提供全文閱讀或下載。

  《指南》指出,完備的、集中的、便捷的信息發佈渠道也是非公募基金會履行信息披露的動力之一。否則即使披露信息,也缺乏途徑被公眾獲知,只能淪落為形式主義。

  《指南》分析提出當前非公募基金會披露信息情況不佳的原因,除了機構負責人缺乏信息披露的法律意識,一些機構沒有信息披露的具體負責人和經費,同時業內也沒有可參考的信息披露規範和指標,加之當前募捐市場缺乏競爭機制,信息披露動力不足。

  2009年7月,首屆非公募基金會論壇在北京舉辦後,一批非公募基金會共同發起《非公募基金會自律宣言》,號召建立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公眾和媒體監督的非公募基金會,並隨後搭建起“基金會中心網”。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的透明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指南》強調,非公募基金會發起方、管理者和從業者需要對此有更積極的意識和更坦誠的心態,而不是以自身利益影響為取捨,只要披露的信息符合非公募基金會的公益宗旨,沒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不涉及個人隱私,都應該且需要毫無隱瞞地披露。對於披露的信息,只要有合理的解讀和説明,對公眾進行正確的引導,機構的運營也不會因此受影響,相反會進一步增強機構的公信力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