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8日 1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21世紀的中國正進入高速發展期,與此相伴,各種新的社會現象和熱點事件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凸顯出來,慈善行為便屬此類。在從起初成形到日漸發展的這麼多年以來,中國慈善事業從未如當前這樣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名商巨賈將其擁有的鉅額財富無償捐獻給社會各界弱勢群體,一時深受各界敬慕,典型榜樣如剛剛造訪中國的比爾 蓋茨和巴菲特。而另一方面,“詐捐門”事件頻出,某些捐贈人承諾數額與實際到賬款項的巨大鴻溝,日益引發人民群眾對其或為聲譽炒作、或為商業私利行為的嚴厲批評和無情問責;另外,社會各類公益評獎活動日益增多,評獎標準和尺度也千差萬別、參差不齊,許多獎項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真實性和公信力,由此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慈善事業規範運作、約束標準和發展方向等問題的熱議。
一時間,還慈善事業以純潔和信譽,公信捐助,正本清源,成為我國慈善事業長效、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迫切所需!
在10月17日這一聯合國確定的“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中國扶貧基金會于10月16日—17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北京大學舉辦第三屆“中國消除貧困獎評選表彰系列活動”。獎項設置成就獎、全球獎、捐贈獎、創新獎、感動獎五類,由國務院扶貧辦主管、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並由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社聯合發起。
與眾多慈善評獎活動的評選標準不同,本次評獎活動以捐款人向各類慈善機構捐贈後所得到的捐贈票據為基準,僅依票據為證,方進行捐款金額累加,從而評選出成就獎、全球獎、捐贈獎、創新獎、感動獎五類獎項。
在慈善獎項因紛繁蕪雜的評判尺度而陷入公眾信任危機的關口,中國扶貧基金會率先開一股清新之風,“以票據為基準,以事實為依據”,是此次評選活動嚴格堅持的準則。以捐款人所持捐助票據為證,力圖以準確、實際、透明的評判尺度評選出最具權威和公信力的“中國消除貧困獎”,這一舉措無疑對慈善款項的實際落地、慈善評獎活動標準的規範及其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黃如論、宗慶後等落選
據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何道峰介紹,這次考察甄別不僅使黃如論落選,獲獎的萬達集團原來報的慈善捐贈17個億,經過甄別只認定了3.7億元。張近東原來報的慈善捐贈7億元,最後只認定了3.11億元。黃如論拒絕考察,他的35億元捐贈就更值得質疑。我非常希望中國消除貧困獎組委會向社會公佈考察甄別的結果,這樣可以正本清源,讓慈善更加純潔。
中國扶貧基金會 副秘書長 李利先生接受媒體採訪
結語:
不遺餘力的消除貧困歷來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常抓不懈的工作,“中國消除貧困獎”也是每次都表彰一些扶貧先進個人和集體,但是今年的表彰活動卻推陳出新:以票據為基準,以事實為依據。筆者認為,在當今社會廣泛關注慈善事業的大環境下,中國的慈善事業應該在大眾的監督下,向更完善、更透明、更實際的方向邁進。而此次消除貧困獎評選以核查票據的方式來認定捐贈數額,正好為當前公益事業做出了一次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