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更多>> >

不該被遺忘的角落——湖北通山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調查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9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貴州大方縣新聞信息中心鄭吉平攝于本縣一農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困地區農民外出打工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打工的農民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處於學生階段。這些身為學生家長背井離鄉的農民帶子女到打工地上學的很少。因為撇開在外地上學的高費用和種種關卡問題不説,農民工大多數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換好幾個地方好幾個工種,有的由於企業生産開工不足或當地經濟環境等問題,每年中途要返鄉一段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帶著孩子一起四處“流浪”。於是,為了方便打工,他們一般選擇將孩子留在家裏。

  通山縣是省級特困縣,也是鄂南打工大縣,全縣每年外出打工的農民超過8萬人。有關部門就外出打工農民子女教育問題進行過抽樣調查。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由父母一方在家養育孩子的佔42%,由祖父母看守孩子的佔47.2%,將孩子寄養在親戚或鄰居家的佔10%,帶孩子外出打工的佔0.8%。這樣,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就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教育”現象。有的家庭,父母一方留在家裏,另一位常年在外,留守父親或母親的農活相對於兩人都在家時更多更忙,他們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時在外打工家庭的子女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顧,祖孫輩的年齡相差在44歲至70歲之間;再加上這部分農村老年人多半不能讀書識字,文盲半文盲的超過40%,往往只能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學習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同時在外的家庭,還有一部分將孩子托寄在親戚或鄰居家,每年支付一定數額的“撫養費”。這些接受寄養的家庭只以確保孩子安全為目標,對孩子的學習一般不聞不問。

  在對留守孩子的教育上,主要存在三種形式:一是嚴厲型。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家,由於忙於事務,沒有過多的時間關照孩子,當孩子一旦不聽話或犯錯時,就大聲喝斥,動輒打罵;有的祖父母由於思想觀念陳舊,以“書是南山竹,不打書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為信條,往往手段粗暴。二是溺愛型。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有的經濟條件較好,在家的父母一方不怎麼從事農業勞動,有較多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大都溺愛孩子的較多;有的家長認為,家中只有一個大人,應該給孩子更多關愛,以彌補一方不在家的缺憾,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一般言聽計從;有的祖父母將孩子們視為掌上明珠,過分疼愛,不講原則。三是放任型。有的家庭只有父母一方在家,由於精力有限,對孩子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大多數接受寄養的家庭,由於不是自家的孩子,一般不敢大膽管理,怕因此引起誤解,影響親戚、鄰里之間的關係,對孩子也往往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只要孩子不出事就行;少數祖父母,由於是“被迫”看管孩子,也無意對孩子進行約束,任憑孩子自由散漫。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由於父母外出打工,農村中許多孩子短期或長期失去直接監護人,在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成長。留守孩子,會因父母不在身邊而感到失落、孤獨,因沒有了信任的傾訴對象而變得自我壓抑和封閉,也會因日常生活中沒有人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而感到無奈和自卑。長此下去,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大問題。

  在抽樣調查的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中,有46%的學習成績較差,42%的學習成績中等偏下,10%的學習成績較好,僅有2%的學習成績優秀。在素質、品質教育和個性培養方面,留守孩子也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實際上,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家庭沒有稱職的監護人,有些孩子變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於監護人的過分溺愛、嬌慣和放任,部分孩子變得難以管教,有的經常逃學,光顧電子遊戲室,有的喜歡打架、抽煙喝酒,有的甚至小偷小摸。

  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已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應當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