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新社桂林8月23日電(趙琳露 唐夢憲 楊陳)廣西興安縣千年古靈渠23日舉行盛大開閘啟航儀式,感恩開鑿靈渠先人,重現秦人開閘啟航盛況。
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美譽的靈渠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全長37.4公里,是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工程主體包括鏵堤、南北渠、秦堤、陡門等,完整精巧,設計巧妙,通三江,貫五嶺,溝通南北水路運輸,為世界奇觀。
23日舉行的開閘儀式現場,在靈渠南渠入口的第一座陡門處,靈渠歷史上曾專門負責陡門管理的隊伍“陡軍”,首先將橋面上的木板取下,然後利用一個底端帶鐵鉤的竹杠將置於陡門處的20塊閘板一塊塊勾上來,調節渠內水位,使兩邊的水位達到同一水平。
隨後,數十名“秦兵”護送滿載“糧草”的靈渠號、秦始皇號、湘江號等船隻先後駛過陡門,緩緩順流而下。
“很壯觀。”一位專程從北京趕來的90歲老人賈榮三看完開閘儀式後説。
據介紹,靈渠最多時有陡門(亦稱閘門)36座,因此又有“陡河”之稱。南渠入口處的“天下第一陡”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船閘裝置。1986年11月,世界大壩委員會的專家到靈渠考察,稱讚“靈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築的明珠,陡門是世界船閘之父”。
當地官員説,當初修築靈渠的目的,主要是運輸糧草等軍需物資。靈渠通航後,由於它溝通了中國南方的水運網,成為中國古代南北運輸的大動脈,直接促進了嶺南地區與長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區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
近年來,當地政府先後恢復了陡門、鏵嘴等文物古跡,在靈渠沿線興建了一些水利灌溉設施。重修和興建了臨源閣、秦文化廣場、水街等一批人文景觀,使靈渠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煥發出勃勃生機。目前靈渠仍然發揮著農田灌溉、排洪泄洪等作用。
如今,靈渠兩岸風景優美,文物古跡眾多,水街的亭臺樓榭、小橋流水、市井風情都鮮活地再現著千年曆史文化。昔日的交通樞紐如今成為桂林著名的旅遊勝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中國世界遺産預備名錄。(完)
刊于:菲律賓《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