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隆安發現古駱越大型稻作文化祭祀遺址群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9日 15:16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礪石上打磨出橄欖形的凹痕

遺址附近發現的石鏟

遠處便是稻神山

著名的稻作文化研究專家、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梁庭望

專家發現的5000多年前古駱越大型稻作文化祭祀遺址

  一望無際的祭祀壇、大石鏟祭祀坑、稻神墓碑,這些較為集中的稻作文化元素,證明隆安是世界重要的稻作文化發源地之一,可媲美浙江河姆渡稻作文化遺址。同時,也證明壯族先民古駱越人是最早的發明水稻人工栽培技術的民族。

  9月14日,中國著名的稻作文化研究專家、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梁庭望到隆安縣稻神山現場考察後認定:隆安稻神山祭祀遺址群是古駱越最大的稻作文化祭祀遺址群,也是中國古代稻作文化最大最集中的顯亮點。

  探訪

  稻神山祭祀遺址群令人震撼

  9月14日上午11時,在隆安稻神山祭祀壇現場召開了隆安縣那文化重大發現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了解到,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在隆安進行調研時,發現了一個5000多年前的古駱越大型稻作文化祭祀遺址群。祭祀遺址群以喬建鎮儒浩稻神山為主體,包括高嶺、大嶺、安呑嶺、谷紅嶺等祭祀壇,面積約10平方公里。祭祀遺址群有稻神山、古寨城、祭祀石、祭祀壇、大石鏟祭祀坑等眾多的稻作祭祀文化遺存,堪稱古駱越稻作文化的大觀園。

  記者在現場看到,稻神山祭祀遺址群一眼望不到邊,有一種震撼之感。而稻神山像一個巨大的“文”字,鑲嵌在隆安的大地上,古駱越人把它當作稻作聖地。相傳農曆六月初六是稻神的生日,遠古時,周圍各村的人都會擁向稻神山前祭拜。如今,稻神山周邊的儒浩、博浪、鷺鶿等村莊仍然保留著過稻神節的遺風,可見稻作文化對駱越後裔影響的深遠。

  探秘

  為什麼説高嶺是遺址群最大祭祀壇?

  3塊標誌性稻神墓碑是最好的物證

  在谷紅嶺祭祀壇上,分佈著幾塊經過人工精心打磨的大石頭,在大石頭遠方,是谷紅嶺祭祀壇,這裡散落著較多的石頭碎片。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會長謝壽球介紹説,這些是大石鏟碎片,他們考察研究時還發現上面刻有甲骨文。其中附近出土的一個大石鏟,上面就刻著120多個甲骨文。在祭祀壇前方那塊打磨得光滑的大石頭就是祭祀石,這些祭祀石有的高達2米,有的僅有三四十厘米高,多數打磨成碩大的半粒谷尖形,有的打磨成馬鞍形或墓碑形。除了谷紅嶺祭祀壇外,在高嶺、大嶺、安呑嶺等地也有祭祀壇分佈,面積約10平方公里。最大的祭祀壇就是高嶺祭祀壇。

  梁庭望認為,距離稻神山最近的高嶺祭祀壇,隨處可見散落著的大石鏟碎片,裏面還有3塊稻神的墓碑。這就是傳説中的稻神墓碑,從石頭的外觀形狀可以印證。3塊標誌性的稻神墓碑,證明這裡就是最大的祭祀壇。而祭稻神有多種方法,在古駱越年代,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家家戶戶都到祭祀壇祭稻神,首先先民會挖下一個祭祀坑,然後將大石鏟碎片、橄欖核等物埋到祭祀坑裏,寓意來年稻穀能有石鏟碎片橄欖核那麼大。

  如何證明這裡是最大祭祀遺址群?

  綜合稻神山周邊密集文化資源

  那麼如何證明這裡就是稻作文化最大的祭祀遺址群呢?梁庭望説,他考證過中國很多地方,都沒有發現像稻神山周邊這麼密集的稻作文化,這是一個文化資源的整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得到認證:第一,附近村民祭祀稻神方式,每年農曆六月初六,這裡的村民會舉行隆重儀式祭祀稻神,就像狂歡日一樣。第二,稻神山周圍有10多個祭祀壇,非常密集。第三,圍繞稻神山出土較多大石鏟,這些大石鏟都有5000—6000年曆史。第四,古代祭祀方式是在祭祀坑擺祭品,而附近村民的祭祀方式與古代一樣。第五,稻神山周邊發現大量的野生水稻。第六是以定拉地名較多。第七就是稻神山壯語叫“岜婭”,而岜婭就是祖母的意思,這裡也叫祖母山,與傳説中的山名吻合。同時,這座山還發現很多像城墻一樣的古跡。

  祭祀遺址群發現有何歷史意義?

  證明隆安是稻作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隆安稻神山祭祀遺址群的發現具有什麼歷史意義呢?梁庭望認為,這就證明了壯族先民古駱越人也是最早的發明水稻人工栽培技術的民族,隆安是壯族地區稻作文化最集中地方,在稻作文化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在中國稻作文化展示的厚度中與享譽全國的浙江河姆渡稻作文化遺址齊名,是中國稻作文化最集中、最燦爛的顯亮點。河姆渡稻作文化歷史較晚,不超過7000年。而廣西的稻作文化發現較早,遠在10000多年前貝丘文化時期,南寧古駱越人就發明了人工水稻種植技術,隆安是重要稻作文化發源地之一。在目前出土的貝丘遺址當中,包括了石磨、石磨棒等加工稻穀的工具,遺憾的是,沒有發現炭化稻穀。這樣的發現,對稻作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他建議目前要先將稻神山周邊保護起來,其次是在稻神山建立稻作文化園,把隆安打造成為向全中國和全世界介紹中國人最早發明水稻人工種植的宣傳平臺,讓隆安成為與河姆渡齊名的中國稻作文化展示中心。

  (記者覃宏玲/文宋延康/圖)

熱詞:

  • 稻作文化
  • 祭祀遺址
  • 大石鏟
  • 稻神山
  • 駱越人
  • 貝丘文化
  • 發現新聞
  • 文化研究會
  • 文化資源
  • 祭祀坑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