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桂林景色很美,走在桂林城裏,感覺處處都像在公園中一樣!”來桂林遊覽的國內外遊客這樣稱讚桂林。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處處見綠,良好的生態建設和保護,讓桂林擁有了與眾不同的綠色魅力。
建設生態桂林,是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不懈努力的目標。近年來,桂林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加大科學保護漓江力度,生態環境不斷優化,人民群眾滿意度節節攀升。“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多個榮譽稱號的獲得,就是對桂林生態創建成效的有力證明。
優化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生活在公園,聽鳥鳴,賞美景,這是很多都市人的嚮往。而這些,在桂林成為了現實。
穿山公園、南溪山公園、西山公園、虞山公園、園林植物園、訾洲公園先後對市民免費開放,使市民無論移步城市何處,都能覓到休憩放鬆的綠地。我市還在城中開展了“錦上添花”工程,在“山”上下工夫,在“路”邊做文章,向“居住區和街巷”延伸,不斷增加城市綠量,完善綠地佈局,優化綠地結構,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每年,桂林都會新種一批樹形優美、花朵繁茂艷麗的木本觀花、觀葉植物,春有迎春、夏有紫薇、秋有金桂、冬有臘梅,讓城市中的人們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賞、有景可看。
如今,漫步城中,喬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的組合錯落有致,城市街道、廣場綠地間的綠化層次豐富多彩,城市中大塊綠地成為市民青睞的城市“綠肺”。
據介紹,桂林生態環境得天獨厚,12個自然保護區資源極其豐富,總面積427077公頃,佔桂林國土面積的15.36%,其中花坪、貓兒山和千家洞屬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些自然保護區對涵養水源、維護生態、保護環境起到巨大的作用,對漓江生態環境保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發展旅遊事業的豐富資源。
近年來,我市環保部門加大自然保護區檢查力度。重點檢查保護區周邊探礦、採礦、放牧、修建水電站以及非法佔地墾地、盜獵保護區野生動物、盜伐毀壞竹林、採挖保護區自然資源等情況,確保無生態破壞的行為發生。
此外,我市還組織開展了對漓江兩岸薄弱環節綠化保護工作,從虞山橋到漓江橋全長13公里的漓江兩岸進行綠化,營造風景保護林。共種植垂柳、叢生竹、夾竹桃等20個品種和喬灌木6.3萬株,造林面積約138畝,有效昇華了漓江兩岸的自然風光。
城鄉統籌讓生態建設拓展延伸
美人蕉、香蒲、花葉蘆竹、梭魚草……高矮不一的綠色植物整整齊齊地種植在一畝多的場地裏。這是花園麼?不是,這是陽朔縣興坪鎮馬山村的污水處理池。
村裏400多人每天的生活污水都要流入這裡,而通過這些植物特有的凈水功能,能將污水凈化,既低碳又環保。
陽朔縣興坪鎮馬山村正是我市開展生態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從城市到鄉村,生態建設正在不斷拓展延伸。我市各縣積極打造生態文明村,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發展生態旅遊,創建旅遊品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抓好農村生態能源等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改善。此外,我市還通過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污染治理力度,實施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搞好城鄉園林綠化,擴大公共綠地,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和環境法制觀念明顯提高。
到目前為止,我市12縣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已全面通過國家環保部的驗收,並獲得國家生態示範區命名。在廣西已獲“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榮譽稱號的25個縣區中,桂林市幾乎佔“半壁江山”。陽朔縣陽朔鎮率先成為全區第一個國家級生態鄉鎮,我市12個鄉鎮獲得自治區第一批生態鄉鎮命名。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竹山村、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大寨村也獲得國家環保部生態村命名。
生態建設,桂林多年來保持著全區領先的發展勢頭。(記者 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