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里洋渡風景區

    上林縣位於中國廣西的中南部,大明山東麓,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 劃歸南寧市管轄後,作為大南寧經濟圈的重要一員,上林縣緊跟南寧市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步伐,深化改革,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努力把上林建設成為南寧市的“後花園”和綠色農副産品重要供應地。

    歷史文化 文化風俗

    上林自古民風淳樸,山川秀美,也因此孕育出了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上林的“渡河公”風俗、多聲部民歌等就是地方民間藝術的奇葩。“渡河公”是流傳在上林縣三里鎮一帶的壯族民俗。該民俗自明朝形成以來,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民俗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説:據説在遠古時期,九重天上的銀河突然決堤,天河之水淹沒大地,整個世界一片汪洋,只有一對金童玉女幸運地抱住一個大南瓜浮在水面上才得以倖存下來,人類也因此避免了滅絕的命運,這兩個人就是人類的祖先。因此,“渡河公”寄託了後人紀念祖先、普度生靈、保祐平安、免除災難的心願,祈禱未來風調雨順、富足安康。

    每年農曆五月初一,三里鎮的姑娘們都匯聚在一起,哼唱著山歌,製作“渡河公”。姑娘們用多種彩布縫繡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裝束,小人的懷裏抱著一個金黃色的南瓜,“南瓜”裏面是用風乾的艾草、白芷、蒼術等多種中草藥填充,當地人管這些材料叫“香艾”。做好的“渡河公”用紅或黃絲線懸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垂至小孩的肚臍部位,因“香艾”有驅邪、壓驚、鎮痛的作用,可保護孩童安康。五月初五端午節傍晚,夕陽西下,匯水橋畔,河煙縹緲,村裏的男女老少一邊吟咏祈禱詞,一邊把孩童脖子上的“渡河公”放在一艘用木片、蘆葦或鐵皮做成的小巧的船上,點上紅蠟燭,放到河裏,於是一艘艘渡河公船沿著清澈見底的匯水河漂流。晚上,三里鎮人還會沿河唱著長短調的壯山歌,青年男女則選擇在樹陰下對歌;村民沿河踏歌而行,讓點點河燈送走歲月的不幸和憂傷,寄託來年豐收、安康的心願。今天,在三里鎮匯水河邊的明清摩崖石刻上,仍然記載著當年“渡河公”時的盛況。如今,“渡河公”已成為來上林觀光遊玩的遊客們最喜愛的紀念品之一,因為金黃色的南瓜,寓意著能給人帶來財富;艾草的香氣,則避邪防病,保祐安康;“香艾”諧音“相愛”,送給自己的心上人最有意義;而關於人類祖先的傳説,更讓人們産生許多悠遠的聯想,增添對家鄉美好河山的熱愛。

    文化名人

    張鵬展(?—1841)字南菘,廣西上林人,出身書香門第,清代壯族詩人。曾祖父張鴻翮係清聖祖康熙五年(1666)舉人,曾任永寧州學正。祖父張友朱曾任慶遠府學(今宜州市)教授,父親張滋曾任全州學正。家學淵源比較深厚,使張鵬展從小受到教育和熏陶。他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拔貢,同時中舉,便授翰林院檢討,武英殿修篆。他為人剛正不阿,因彈劾廣西大吏逼民為勇,濫派兵米,清政府下令禁止暴政;奏請除掉“塘夫”和“採買”兩大弊政,深得人民擁戴,遂晉陞為福建道監察御史,後又升太仆、太常寺正卿,

    通政使司通政使。在山左(今屬山東省)主持學正時,編篆《山左詩續抄》。他敢於指摘頹敗官風,被貪官污吏側目相待,百般排擠。趁回鄉拜祭祖墳之機,引疾不出,隱居故里。後受聘任桂林秀峰書院、上林澄江書院、賓陽書院山長,為人師表,造就後學。與此同時,編定《嶠西詩抄》 ,收入粵西250多位詩人的詩作2100多首(其中壯族詩人30人詩作360多首),凡是二十一卷,17萬7千多字。其著述有《蘭音房詩草》、《谷貽堂全集》、《離騷經注》、《讀鑒釋義》、《女范》等,但均已散佚。今遺詩僅60余首,是壯族古代文人文學的燦爛篇章。

    張鵬展的詩作,最好的是那些抒寫家鄉風物,表達熱愛故土深情的篇章。這些篇章,取材于本民族生活的浪花,角度新穎,筆觸細膩,意象鮮活,寫景言情,自然古樸。

    韋一凡 男,壯族,1942年10月生,廣西上林人,1985年1月入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廣西師大中文系畢業,一級作家。現任廣西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八屆廣西政協委員。

    1965年發表處女作《中秋節巡夜》(短篇小説)。 代表作長篇小説《劫波》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廣西文藝最高獎“銅鼓獎”。短篇小説《姆姥韋黃氏》獲中國作家協會和國家民委聯合頒發的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一等獎(第二屆)。中篇小説集《被出賣的活觀音》亦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第四屆)。長篇報告文學《百色大地宣言》獲廣西第四屆“銅鼓獎”、廣西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第七屆)。其他作品有中短篇小説集《隔壁官司》,長篇傳記文學《壯族英雄儂智高》,壯文長篇小説《儂智高》,長篇小説《風起雲涌的時候》以及數十篇尚未收集成冊的短篇小説與散文。1994年12月被中共廣西區黨委和廣西區政府授予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

    行政區劃 上林縣歷史悠久,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上林縣,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後,初隸南寧專區專員公署,同年冬,與賓陽並稱賓林縣,翌年夏,重又分開恢復上林縣建置至今。1971年屬南寧地區行政公署管轄,2003年6月屬南寧市管轄。

    2004年,上林縣轄5個鄉、1個瑤族鄉、7個鎮,共131個村(社區)居民委員會、898個村民小組、1355個自然村。

    地理 地理位置 上林縣位於廣西中南部,大明山東麓,東北鄰興賓區,南接賓陽縣,西南毗武鳴縣,西北連馬山縣,北靠忻城縣。縣城距廣西首府南寧市128公里,距黎塘火車站73公里,距貴港市碼頭123公里,距防城港口318公里。

    氣候 上縣境地處低緯度地區,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屬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20.9℃,最高氣溫39.7℃,絕對最低氣溫零下1.7℃,年平均降雨量為1789.2毫米,是廣西六大暴雨區中心之一。年平均無霜期為337天。常年主導風向以東南風為主,西北風次之,平均風速為2.8m/S,地震度2.7度區。

    資源 礦産 已探明的重要礦産資源有黃金、五氧化二釩、滑石、石英石、錳礦、鉛鋅礦、紅銻礦、鐵礦、煤炭、大理石、石灰石、水晶、花崗岩、方解石等31種,其中五氧化二釩理論蘊藏量價值達一千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名列前茅。

    水利 全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3.8萬千瓦,可開發利用3.12萬千瓦。

    經濟 2006年,全縣生産總值完成17.61億元,增長13.60%, 1996年以來首次實現超過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全縣財政收入在五年來保持12%以上增長速度的基礎上,增速達到13.97%,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2886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6.93億元,增長25.30%;全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405元,增長12.71%;農民人均純收入2454元,增長10.75%,繼續保持超過兩位數的增速。繼2005年之後又榮獲2006年度全區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獎。

    工業 上林縣工業生産目前己初步形成制糖、建材、冶金、繅絲、機械、礦業、電力等地方工業體系,主要工業産品有水泥、白糖、硅錳合金、電力、滑石礦、煤炭、石材、酒類、白廠絲、化肥等。全縣國有工業企業14家(均已改制改革),民營企業40家。上林縣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努力實現工業強縣。一是做大鋁、釩等資源型工業,目前南南實業公司,中電綠科集團等多家公司已落戶上林工業集中區,初步形成了煤—電—鋁;煤—電—釩—水泥(免燒磚)製作等産業鏈。二是利用水力、煤炭、風力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電、火電、風能發電,重點抓上莫抽水蓄能電站、大廟電站、煙煤石煤火電廠、大明山風能電站的立項、引進、建設。三是著力加大發展制糖、優質谷、香料、酒精、比、繅絲、木製品等農林産品加工。

    農業 上林縣農業資源極為豐富,優質米、大紅八角、大明山茶清水河網箱魚等特色農産品聞名區內外。全縣優質谷20萬畝;糖蔗12萬畝;八角10萬畝;茶葉0.3萬畝;網箱養魚1920箱。

    上林縣大力發展桑蠶産業,不斷加強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加快“繭—絲—綢”産業鏈建設,切實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加快發展,力爭把自身建設成為全區10大桑蠶基地。 據悉,上林縣目前有桑園面積10.08萬畝,年産鮮繭7800噸,總産值達1.20億元,是全區重要的桑蠶基地縣之一。該縣巷賢、大豐、塘紅、西燕、鎮圩等5個鄉鎮已經成為年産蠶繭超萬擔的桑蠶主産區,全縣擁有斯爾頓、海潤等億元繅絲企業5家,工業總産值達6億元,對財政的貢獻率接近10%。

    旅遊業 上林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大明山、大龍湖、三里.洋渡、不孤村等四大旅遊景區和具有人文特色的唐城唐碑等歷史文化旅遊資源。

    服務業 服務業是上林近年來發展較快的産業,已形成交通、通信、賓館、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服務鏈,投資1.5億元、集娛樂、購物、休閒、度假、會議功能于一體的金蓮湖生態園已經開工建設。

    人口民族 全縣總人口4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1萬人,城鎮人口5萬人。

    全縣聚居壯、漢、瑤、苗等12個民族,其中80%以上為壯族。全縣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風情和豐富多彩的壯鄉民族文化,特別是壯族多聲部民歌,形成了開放、寬容、創新的文化氛圍。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7998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大豐鎮 50310 明亮鎮 26881 巷賢鎮 35268 白圩鎮 47644 三里鎮 43517 喬賢鎮 28243 西燕鎮 33990 澄泰鄉 32813 覃排鄉 14543 木山鄉 16087 塘紅鄉 23101 中可鄉 7261 鎮圩瑤族鄉 20328 

    旅遊 上林縣山川秀麗,資源豐富,人傑地靈。縣內有四大旅遊區,即大明山旅遊區、三里洋渡風景區、大龍湖風景區和不孤村人文景觀。

    大明山旅遊區 大明山已列為廣西三大旅遊名山之一,其大部分旅遊景點在上林境內。山上有獨特的風景地貌,幽景、奧景、險景、水景和意景兼而有之。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峰海拔1760米,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是天然動植物王國,具有旅遊價值的植被主要是原始林型的溝谷喬木和山頂苔蘚矮林。有壯麗磅薄的山巔雲海,最具特色的是大明山"仙鏡"(氣象學上稱峨眉佛光或黃山寶光)。大明山到處流水潺潺,溪流縱橫,飛瀑破壁直瀉,清泉裂地噴涌,"山中一夜雨,到處是飛泉"。海拔1200米處,年平均氣溫18℃,山頂甚至只有14℃,谷底的天然泳池水質清洌冰涼,為理想的避暑勝地。

    三里洋渡風景區 洋渡風景區素有"小桂林"之稱。山青水秀,奇峰競姿,岩洞各異,鐘乳石千姿百態。清水河岸有全國著名的唐碑《六合堅固大宅頌碑》和《智城碑》等多處文物古跡。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留足觀賞達54天並寫下一萬多字的遊記。幾年來,上林縣積極引導當地群眾自發開辦旅遊,修建了景區景點公路,成立陽山莊徐霞客旅行合作社,配套漂流竹筏30多條。位於陽山莊下游的下金莊也開發了集休閒、渡假、飲食一體的"下金風情園",激發了景區的活力,吸引了南寧、賓陽、來賓、忻城等周邊縣份大批遊客。

    大龍湖風景區 分為水庫區和岩洞區。水庫是攔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又稱大龍湖。湖長13公里,湖區碧水連天,波光粼粼,四週石山環抱,奇峰並立,曲折迴環。岩洞或寬、或險、或奇、或怪,可謂鬼斧神工。鐘乳石景多姿多彩、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大龍湖景區以其秀美景色,被遊人稱之為"水上桂林"、"中國的下龍灣"。大龍湖風景區距縣城29公里,交通方便,且景區的龍騰旅遊服務公司可代購飛機票、車船票等一條龍服務。目前,大龍湖已經成為廣西新興的旅遊風景區。

    不孤村人文景觀 不孤村位於上林縣白圩鎮,不孤村素以崇教尚學聞名,村中“不孤書院” 遺址可追溯至明朝。“一等人為家為國,兩件事種田讀書”,文風日盛,人才輩出,建國後該村就有192人考上國內大中專院校,全村82戶,共有“狀元戶”76戶,年均每3個人中就有1個大中專生,被自治區政府譽為“嶺南狀元村”,“汝水流清士讀農耕繩祖武,南山挺秀德門仁裏萃人文”頌傳至今。該村四週群山環抱,奇峰麗水,書山、文筆山、筆架山、蠟燭山、印山、榜山更是給不孤村增添了迷人的魅力。該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開發農家樂旅遊項目,建起農家旅社;開發觀光生態旅遊農業,成功舉辦了“上林縣首屆葵花文化旅遊藝術節”。該村1988年被自治區命名為區級文明村,1998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創建小康文明示範村”,2005獲自治區綠色環境教育基礎稱號,同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文明村”。多年來,不孤村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色吸引了無數遊人以及日本、泰國等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參觀。

    特産 上林資源豐富,山川秀美,土特産有明山牌優質大米、大明山紅碎茶、綠茶、八角、果蔗等。

    八角 廣西的八角多集中分佈在南亞熱帶以南、北緯22~23之間、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區。上林縣地處南亞熱帶,位於廣西第三大高山--大明山的東簏,上林縣沿大明山脈從南到北約45千米都種植有八角 ,目前面積已達15.1萬畝,年産八角乾果2800多噸。由於大明山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氣候條件,上林八角具有果大飽滿、色澤金黃、香味濃烈、油量高、質量上乘的特點,深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

    八角又名大茴香,是木蘭科期莽草屬樹的果實,形若星狀,因而得名。八角具有強烈香味,有驅蟲、健胃、祛寒、興奮神經等功效。除作調味品外,八角還可供工業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粧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醫藥上,作驅風劑及興奮劑。

    可愛的老頭公“老頭公” “渡老頭公”是自明朝以來流行在上林縣三里鎮、澄泰鄉一帶的民俗文化遺産,現在也有叫渡河公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一,三里的姑娘都會聚在一起,哼著壯山歌,製作“老頭公”。“老頭公”是一個用一至多個彩布縫繡成的明朝的裝束小人。小人的懷裏抱著一個金黃色南瓜,“南瓜”裏面是風乾的艾草、白芷、桂皮等多種中草藥,當地人管這叫“香艾”。一般的“老頭公”是用紅或黃絲線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垂到肚臍的位置,保祐孩童安康,因為香艾是驅邪、壓驚、鎮痛的。

    紅碎茶 紅碎茶是國際市場上銷售量最大的茶類,佔國際茶葉貿易總量的90%左右。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才開始試製紅碎茶。其中雲南、兩廣和海南用大葉型品種生産的紅碎茶品質較好。紅碎茶可直接沖泡,也可包成袋泡茶後連袋沖泡,然後加糖加乳,飲用十分方便。由於紅碎茶的飲用方式較為特別,與其他茶類一般採用清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品質強調滋味的濃度、強度和鮮爽度,湯色要求紅艷明亮,以免泡飲時,茶的風味被糖、奶等兌製成分所掩蓋。

熱詞:

  • 廣西旅遊
  • 南寧
  • 上林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