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地方頻道 >

廣西打造休閒觀光農業精品旅遊讓來的人不想走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5日 14: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近年來,廣西大力推進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推動現代農業與山水、生態、民俗、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休閒觀光農業發展迅猛,成為我區産業發展的一朵奇葩。按照“一市一線”目標打造的15條休閒觀光農業精品線路,更是極大豐富了我區的旅遊線路。今年是自治區農業廳提出的“休閒觀光農業推進年”,與旅遊部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截至目前,我區累計建設各類休閒農業園316個,農家樂旅遊點1100多個。

  “休閒觀光農業要以新農村建設為依託,以特色産業為賣點,以人民需求為重點,以農民增效和遊客享樂為目標。”自治區農業廳廳長張明沛如是説。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享樂的追求。雙休日遊、家庭遊、單位活動遊、自駕遊等日漸時興。“作為現代農業與旅遊戰略性産業融合的新興業態,休閒農業的崛起既增添了旅遊産品,又豐富了旅遊活動內容,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談起廣西的農業觀光旅遊,廣西大學商學院旅遊系主任楊永德教授十分欣然,認為休閒農業的發展對優化我區旅遊産品結構,提升我區旅遊景區吸引力,拓寬旅遊市場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黃金周”的大贏家

  “國慶節那幾天,我開放果園給遊客進去摘果子,賺了1萬多元。”陽朔縣下岩村葡萄果園里正在給果樹施肥的李老伯高興地説。

  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顯示,鄉村旅遊成為桂林今年“十一黃金周”的大贏家。除了傳統景點,鄉村酒店、採摘籬園、生態垂釣、休閒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民族風苑汽車營地等城郊旅遊新業態,成為遊客新的消費熱點。

  據了解,緊鄰桂林市區的古東瀑布景區,利用區位優勢和山水美景,全力打造都市人休閒度假的“後花園”,推出了市民們可以親身參與的各種農事活動。獨特的奇峰秀水、傳統的民俗風情、悠然的深山意境,使遊客暢遊其間,盡享回歸大自然的樂趣,領略休閒農業的獨特魅力。

  對此,楊永德認為,由於休閒農業資源多離市區比較近,交通便利,滿足了城市居民短期度假的需求,人們得以享受野外新鮮空氣、田野風光,放鬆緊張心情,這是黃金周農業觀光遊火爆的主要原因。

  的確,成為“十一黃金周”大贏家的並非只是桂林鄉村遊。今年“十一”期間,廣西各地普遍降雨,各地市民多選擇短線鄉村遊,印證了楊永德的觀點。據了解,儘管黃金週期間多雨,但南寧市許多不甘心悶在家裏的市民,仍瞅準其中天氣放晴的一兩天時間,驅車百來公里,前往位於崇左市大新縣的明仕田園等鄉村景點觀光。其他如北流羅政村、石根村,容縣都嶠山森林公園、都嶠柚谷、龜山公園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也都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或休閒娛樂或攝影采風,盡享自然生態旅遊之樂趣。

  業內人士稱,2010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全區休閒農業精品線路曾接待觀光遊客近300萬人,同比增長16.1%。今年黃金周儘管天公不作美,休閒農業旅遊卻有增無減,火爆依然。

  休閒農業大有可為

  馬山縣古零鄉喬老村黨總支書記潘洪賢最近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自家建的一棟正打算用於經營傢具的三層半樓房,轉而用於開發“農家樂”鄉村旅遊。

  這一思路的轉變,緣於今年6月縣裏組織的一次休閒農業培訓。在培訓班組織參觀陽朔縣新農村時,大開眼界的潘宏賢思想豁然開朗:自己的家鄉也是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發展鄉村旅遊頗有潛力,何不因地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呢?

  潘洪賢的想法得到了鄉親們的擁護和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經過一番調研和規劃,潘洪賢決定在村裏開發集山水風光遊覽、田園農耕體驗、住宿、餐飲、休閒和會議商務觀光等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如今,他已帶動部分村民在自家屋後的200多畝土地上種上了楊芋紅薯,並將發動其他村民連片種植以形成特色和規模。潘洪賢告訴記者,目前村里正從各方面著手開發鄉村旅遊,希望2012年能迎來第一批遊客。

  近年來,為了推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快速健康發展,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宣傳部聯合人保、農業、旅遊等部門,大力開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人才培訓,覆蓋1萬多人,培養了一大批像潘宏賢這樣“亦農亦旅”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營管理及實用技能服務人才。各市縣也紛紛制定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讓廣大農民“在家門口掙錢、零距離就業”,在有效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引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也成功助推了我區旅遊業的發展,讓農民吃上“旅遊飯”。龍勝各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等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一大批農民就因為吃上了“旅遊飯”,成為全區乃至全國發展鄉村旅遊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

  近年來,全區各地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産基地和特色農産品為載體,通過“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家一藝”培育主導産業,田園生態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富有成效。目前,我區已建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示範村近100個,其中50多個已發展起休閒觀光旅遊。一批利用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博覽園等打造的精品景點,為遊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旅遊活動。因輻射帶動周邊250個鄉鎮、1.2萬農戶致富而成為典型的八桂田園現代農業産業基地,被評為國家4A旅遊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曾吸引多國元首前往參觀。

  市場日益拓展

  200多個農業旅遊示範點,近300個休閒農業園,36.8萬畝的種養面積,1000多個鄉村旅遊點,3000多家“農家樂”,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點……廣西鄉村旅遊産業規模日益壯大。

  農業科考,田園觀光,“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購農家物”,“上樹摘果、下河摸魚”……這些富有參與性、娛樂性和差異性的農事活動,讓城市遊客在輕鬆體驗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的同時,學習認知農業科技知識,悠然自得地休閒養生。

  行路難、喝水難、用電難、住房難、就醫難等農村生活的老大難問題,通過基礎設施大會戰,已得到了有效解決,基礎服務設施日益完善。通過新農村建設、城鄉風貌改造、農村環境整治以及城鄉清潔和文化下鄉工程,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極大改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為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奠定了良好基礎。

  以城市為依託,以旅遊大通道為紐帶,一批主題特色精品線路日益成熟:桂北山水生態鄉村民俗遊、北部灣濱海生態漁家風情遊、盤陽河世界長壽之鄉鄉村養生遊、中越邊境山水田園鄉村民俗遊、桂東古鎮古村休閒觀光遊、劉三姐故鄉鄉村民族風情遊……

  休閒農業的産品體系也日益健全,涵蓋農家樂、漁家樂、農業新村、民俗村寨、生態村屯、農業園區以及高科技生態農業觀光園、鄉村紅色旅遊勝地、休閒度假旅遊村屯等多主題、多類型、多業態,並形成了各自的品牌特色。

  記者從自治區農業廳和旅遊局了解到,隨著休閒農業的不斷推廣和走向成熟,我區休閒農業旅遊市場已從最初的本地中心城市拓展到珠三角、大西南,和以東盟國家為主的入境國際市場和中越邊境遊市場;消費群體從最初的鄉村休閒觀光拓展到養生度假、康體運動、農事科普、會議修養、風情體驗、文化教育等各領域,鄉村旅遊市場日益拓展。(記者 杜蔚濤)

熱詞:

  • 休閒農業
  • 觀光農業
  • 鄉村旅遊
  • 精品線路
  • 旅遊活動
  • 古東瀑布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