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 中國製造,想必這是在國外購物時經常見到的詞彙,就算是不懂英文的人也明白它的意思。而同時,它也代表著另外一個含義,那就是物美價廉。若你走進歐美發達國家的商場,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鞋帽,一看價簽竟然很便宜,那産地十有八九就是咱中國的。所以説,出國旅遊時想給國內的家人朋友帶回點當地的特産還真非易事。那麼,中國製造的含義和現狀是否真的能讓人滿意呢,這個縈繞在我心中多年的問題終於在《經濟熱點面對面-産業振興規劃深度解讀之紡織篇》節目錄製現場獲得了些許答案。
中國製造最具代表性和競爭力的當屬中國的紡織服裝産業,鉅額的貿易順差,大量的貿易摩擦都是因它而起。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08年紡織服裝創造的貿易順差佔到全國貨物貿易順差的83%。然而,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紡織工業,雖使“中國製造”變成世界紡織服裝市場的國家品牌。但是,中國目前仍處於“中國製造”期,並沒有進入“中國創造”階段。由於缺乏原創能力,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國際供應鏈網絡體系中基本處於低端的供貨地位,在出口産品中獲得的利潤僅是全部利潤的20%左右。雖然我們出口量大,但是卻形成不了自己的知名品牌,美國紐約最高檔的第五大道上賣的衣服上百上千元,可是中國廠家做能拿到的加工費只有微薄的幾個美元。所以,很多業內人士擔憂,中國紡織服裝業一直以來扮演的都是“國際打工族”的角色。那麼,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作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中國紡織服裝産業是否會真的一蹶不振呢?
實際上中國紡織服裝産業早已不像人們傳統印象中那樣了,已經不再是夕陽産業,落後産業了,高新技術已經取代了傳統技術,成為紡織行業的核心動力。在金融危機中,行業中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由於有技術創新,銷售和利潤仍然在穩步增長,並且利潤總額佔到全行業的98%,而這些行業也成為引領整個行業的生力軍,代表著未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方向。山東如意集團便是其中之一,其董事長邱亞夫先生一直致力於將高新技術融入紡織行業,打造自己的品牌,從而成功打入發達國家中高端市場。
他表示,目前,中國品牌的紡織服裝已經佔到發達國家市場份額的40%。並且,中國現在已經完全有實力和國外的高端品牌競爭了。他身穿的西裝,是目前所有發達國家,包括意大利都做不出來的,100%羊絨,每米布輕到只有180克。雖説羊絨是紡織纖維裏的軟黃金,但是由於長度、細度沒辦法紡到80支以上,80支的具象概念就是比較厚,像呢子大衣一樣,不夠輕薄。意大利最高只能紡到180支,而他們企業已經破了世界記錄,能夠達到500支。不僅如此,邱總還解決了一個世紀性難題,那就是西服的抗皺問題。
説到這,邱總特地在現場驗證了一下,只見他把西服外套團成一團,自己在上面坐了一下,然後一抖,西服立刻還原,真的沒有一絲褶皺。更讓人稱快的是,原來和他們合資的意大利企業,現在已經被成功收購,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了人才、技術、工藝、市場銷售渠道的快速整合。目前,他們已經在考慮做頂級的如意品牌,讓國外的廠商為我們做OEM洋打工,真正改變中國製造低檔價廉的現狀。
前不久,國家出臺的《紡織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會催生出更多像山東如意一樣的企業,為中國製造賦予更多新的含義,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