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十大産業中的船舶行業,我初接觸的時候第一個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陌生與神秘。要説《對話》九年間來過的企業家少説也有上千人了,可是在我們的資料庫中,就是沒有造船行業的嘉賓,這是一個異常低調的行業,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帶有軍事工業的色彩,也難怪我們一直沒有涉及。
再一深入了解,卻發現船舶行業在這次十大行業振興中可以説是獨樹一幟,別的行業都在金融危機和行業調整週期下都或多或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比如鋼鐵行業,産品價格普遍跌回了十多年前的水準,化工行業的虧損讓從事了幾十年工作的老化工都説無法想象。而船舶行業呢?大家也許想不到,在2008年,這個行業的總産值居然是增加了59.8%,這是一份在十大産業中最漂亮的成績單,也是一個別的行業在牛市中都難以達到的增加速度,那麼在這樣一片春光明媚的大好形勢下,為什麼船舶行業還要調整振興呢?
其實道理一點就透,船舶行業不同於其他的行業,它的生産週期特別長,一般説來,造一條主流的貨運船的週期大概是2-3年。換句話説,2008年船舶業的興旺,實際上是2、3年前船舶需求旺盛的反映。船舶行業的這一個特點實際上可以用一個鏈條來表示:“經濟形勢——世界貨運——貨運船舶需求——造船業”,經濟形勢不好,原材料等運輸需求降低,對貨運船的需求量降低,造船業訂單下降,造船業進入寒冬。
這個週期基本上是3年左右。而如果現在不提出船舶業的振興的話,那麼到2、3年以後,當別的行業渡過低谷的時候,也許船舶業將進入真正的寒冬。其實這個寒冬的跡象現在已經很明顯了,2008年11月、12月,我國和世界的船舶需求量和訂單就出現了直線下降,這個下降幅度也許在十大産業中也是最大的,超過了90%,所以這個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是真正地為了三年以後未雨綢繆。
而實際上造船行業在過去幾年的飛速發展後,也缺失需要進行一個調整了。在前兩年,有一個詞在船舶行業很火,叫做“造船熱”。熱到了什麼程度?船舶行業與其他行業不同,一條船造價成本動輒上億,所以這就決定了它是不可能象我們日常用品或者家電、汽車那樣可以先生産出來再找買主,它一定是要找好了買主,確定了這條船的主人是誰,才開始動工的。可是過去幾年,這個規律似乎失靈了,在最熱的時候,是把船先造出來再説,只要船出來,肯定有人要。
據專家告訴我,在造船最火的時候,它已經成為了江浙熱錢的一個投資方向,也許投資者並不知道自己的錢造的是什麼樣的船,是賣給誰,什麼時候完工,甚至連船都不需要看見,就像當初熱錢炒股票、炒房子一樣,船也成為了投資的對象。所以在資本市場的推動下,造船行業更是火上加火。 所以這次的振興規劃的出臺真的是恰逢其時,如果沒有經濟危機,如果沒有調整規劃,説不定又會出現造船泡沫也未可知啊。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