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輝煌60年:中國財政收入近60年增長約1000倍

 

CCTV.com  2009年08月10日 10: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一條60年的長路,一頭連著滿目瘡痍、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中國,一頭連著在改革開放的陽光下活力迸射、向繁榮富強快步邁進的中國……

  一段60年的時光,是一段人民經歷了貧窮短缺、溫飽不足,最終進入小康生活的歲月……

  經歷無數風雨,熬過多少陣痛,60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著中國人民邁向偉大的復興。

  綜合國力由弱到強 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培勇教授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60年彈指一揮間。行駛在"快車道"上的中國經濟,給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與共和國成立之初相比,我們現在一天創造的財富相當於那時一年的總量;現在的國家財政收入是那時的1000倍。如此輝煌成就,令國人自豪,令世界矚目。”

  新中國成立之時,這個剛剛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以及連年戰亂中走出的國家,用一窮二白、國力空虛來形容毫不為過。經過60年的建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中國經濟連上臺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綜合國力由弱到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從縱向比——1952年,5億多人口的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只有679億元。1978年,增加到3645億元;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經濟總量迅猛擴張,2008年超過了30萬億元,達到了300670億元,年平均增長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如今,中國人民一天創造的財富量,就超過了1952年一年的總量!

  從橫向比——1952年,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佔到1.8%;而2008年為6.4%,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居世界第三位。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躍升到第三位,僅次於美國與德國,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2008年GDP折合成美元為386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7.2%,日本的78.6%。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人民幣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後,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價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長32.4倍,年均增長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長8.6%。200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3292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我國躍升至世界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國力的強大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上,更體現在國家的財力上。1950年,我國財政收入只有區區62億元,到2008年突破6萬億元大關,近60年增長了約1000倍!從62億元增長到1000億元,用了整整28年的時間;從1000億元增長到1萬億元,則用了21年的時間;而從1萬億元到突破6萬億元,卻只用了9年的時間。令人振奮的數字,印證了我國經濟逐步發展壯大、不斷邁上新臺階的歷史進程。

  2007年主要農産品中,穀物、肉類、棉花、水果等産量居世界第一;主要工業産品中,鋼、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發電量居第二

  商品由奇缺到充裕 經濟結構由低到高

  家住華盛頓的美國人琳達斯特福德一家的生活幾乎離不開中國:早晨叫醒的鬧鐘、盥洗室裏的牙刷毛巾、上班的套裝和皮鞋、辦公室的空調和咖啡壺,以及女兒最愛的芭比娃娃,全都是“中國製造”。“就算不走出美國,身邊也到處都是中國!”她感慨萬千。

  年長些的人,對早年物質匱乏的狀況都有深刻的印象。而今,中國經濟已經走出短缺,主要工農業産品的供給能力名列世界前茅。

  能不能讓人民都吃飽飯,是中國歷朝歷代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如今,農産品供給不僅解決了佔世界1/5人口的吃飯問題,還為加快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支持。2008年,我國糧食産量達到52871萬噸,與1949年相比,糧食産量增長3.7倍,人均産量增長91%;棉花産量749萬噸,增長15.9倍,人均産量增長5.9倍;油料産量2953萬噸,增長10.5倍,人均産量增長3.7倍。

  相關鏈結: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