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股市要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下半年股市或面臨資金壓力 解禁高峰遭遇信貸放緩

 

CCTV.com  2009年08月05日 07:5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進入經濟頻道 證券首頁

  兩市流通市值從去年年末的4.5萬億元起步,今年來的7個月中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目前已逼近12萬億元。今年以來,兩市流通市值累計增長166%。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限售股的解禁規模較上半年激增4.6倍,截至今年末,A股市場可流通股比例將達74%。截至7月9日,滬深兩市A股流通市值已經超過10萬億元,這是相隔一年半,經過漫漫熊途以後,兩市流通市值重新回到該水平。隨著宏觀經濟的轉暖,信貸的逐步收縮,再加上大小非下半年的天量解禁,是否會對A股市場後期有所衝擊呢?

  A股全流通走過半程

  滬深兩市總市值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著,繼一季度兩市流通市值突破6萬億大關之後,7月9日A股流通市值重回10萬億元之上,累計增長122%。而截至3日,兩市流通市值已逼近12萬億,首度超過非流通股市值,這一數據的變化意味著全流通已經走過半程。流通市值突破10萬億元上一次還是在2008年的1月11日,當時正值大盤從6124點下跌後,再度反彈至5700點。此後10個月上證綜指從5700點一路殺跌至1664點,兩市流通市值也由10萬億元減少至3.6萬億元。

  數據顯示,A股市場下半年將迎來解禁高峰,限售股解禁量高達5000多億股,約為今年上半年的5倍,解禁之後,至今年底可流通股比例將達到74%。不過其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等三個巨無霸,合計解禁量佔下半年解禁總量的84%。若剔除這三大超級“大非”,則今年下半年的限售股解禁量少於上半年的1118億股。

  上半年小非減持兇猛

  去年還讓投資者“心痛”的大小非解禁、減持,隨著市場的好轉,已經逐漸被市場淡忘。不過,儘管市場的大幅上漲讓投資者對限售股解禁視而不見,但是“大小非”減持力度卻在靜悄悄地上升。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披露的6月底“大小非”減持情況統計顯示,6月底累計解禁的“大小非”數量已經佔到了累計産生的“大小非”數量的47.5%。根據Wind統計,隨著7月份140.85億股“大小非”解禁,已經解禁的“大小非”數量也將超過未解禁的數量。

  平安證券認為,小非的減持意願隨市場估值水平升高在逐步增加,不過與歷史相比,“大非”減持力度並不大。

  廣州證券的袁季表示,在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和投資者對於市場可能預期繼續上漲的背景下,限售股解禁的慾望可能並不會很強烈。而目前限售股中很大部分是國有股東持有,為了保持一定的持股比例,減持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

  據Wind資訊統計, 240家國家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持有的股份合計達到了6707.16億股,佔到了全部A股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6.52%。

  分析

  臨近全流通資金面吃緊?

  全流通走過半程,意味著限售股的解禁數量越來越大,一旦解禁股拋售增多,則資金面面臨一定的壓力。而由於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信貸高達7.37萬億元,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任何一年的信貸投放總量,因此業界預計隨著隨著實體經濟的好轉,新增信貸的速度在下半年將有所放緩。信貸放緩加上解禁股數量激增,資金面是否能跟上股市的上漲步伐,引發了不少投資者的擔心。

  正方

  實體經濟支撐 無礙市場趨勢

  渤海證券的策略分析師厚峻認為,下半年信貸有所收緊,應該是預料之中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信貸的收緊並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該是根據市場的承受能力循序漸進的推進。對於大小非的逐步解禁,這也是市場的必然。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多數解禁後套現的都是小非,而今年下半年解禁的大非佔到90%左右,所以對市場的壓力並不大。特別是實體經濟如果在下半年有了顯著的好轉,小非減持的意願也有可能降低。所以他認為雖然有信貸以及全流通的逐步到來,但是對於今年下半年的市場來説,更為緊要的是實體經濟的好轉,這兩個因素只會讓指數波動,但是並不會改變股市的趨勢。

  有分析機構認為,雖然A股市場下半年限售股解禁量高達5000多億股,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等超級“大非”為維護市場穩定,非但不會減持,甚至還可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適時增持。如7月6日有高達1713.25億股限售股解禁的中國銀行,儘管解禁實現全流通,但是解禁的限售股全部由匯金公司持有。

  反方

  逐利本性難改 小非出貨勢在必行

  廣州證券的分析師張廣文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基本上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經過上半年的去庫存化,下半年已經開始逐步進入真正的生産週期,該貸的款也已經貸了,所以暫時“不差錢”。如果下半年經濟情況繼續好轉,現金回流,就算信貸收緊,上市公司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因此即使下半年企業真的從銀行內貸不到款,企業也應該會通過成本較低的“增發”來實現。

  不過張廣文同時表示,對信貸收緊以及下半年的大小非解禁仍然表示要保持一份清醒,“根據成熟市場的經驗,大小非是否兌現是根據股權利益最大化來判斷的,它始終是一把懸在投資者頭頂上的劍,特別是小非,多數都是為利而逐,一旦他們認為股價到達目標價位,那麼大舉出貨勢在必行”。另外,一旦增發過多、過頻,也會間接對市場形成壓力,多種因素累加,股市也可能會出現深幅調整。

  財經觀察

  全流通將拉低

  A股價值中樞

  伴隨著全流通“過半”,A股市場的全流通格局終於開始落定。由此,中國股市的交易規則與市場邏輯都將發生真正的變化。

  從股權分置改革伊始,人們就在不斷地分析判斷全流通時代所引發的市場變化。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當全流通真的來了,市場股權結構、投資話語權開始發生實質性變化之時,類似的討論卻幾乎銷聲匿跡。或許近期看似火爆的市場交易行情讓人們過度沉迷,由此忽視了對市場深層次變化的研討。而在筆者看來,這屬於典型的本末倒置。

  全流通之後市場的最大變化,可以用一個並不精確的計算公式來描述。在市場股權分置狀態之下,曾經創出歷史最高的指數點位6124點。有觀點認為,6124點對應的流通股份比例不過30%左右,因此這一指數點位因流通股數不足而被放大。在市場實現全流通之後,對應的指數點位也應該進行“除權”,據此測算所對應的指數頂點大約在4500點一線。隨著全流通時代的來臨,最大的變化就是讓資本市場的價值中樞下移,同時抑制了波動幅度。換句話説,全流通時代指數再創歷史新高的難度將會加大,而投資市場的運行也將逐步告別大起大落的歷史。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