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財經評論人皮海洲(資料圖)
7月29日是中國建築上市的日子。市場參與各方普遍對中國建築上市是否會遭到爆炒充滿擔心,甚至擔心中國建築會成為中石油第二。
不過,隨著29日交易的結束,這份擔心終於可以落下地了。中國建築上市首日的表現較為平穩,盤中最大漲幅為90.43%,收盤價漲幅為56.22%。最終以"乖孩子"的形象平穩著陸A股市場。那麼,中國建築是如何成為"乖孩子"的呢?
中國建築首發上市流通A股規模較大,這是中國建築能夠抑制市場爆炒的最主要原因。根據安排,中國建築29日上市流通的股份達到6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這在大型航母股中,這樣的首發上市流通比例,已經是比較高的了。正是基於首發上市流通股規模較大,因此要炒作這樣的大型航母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國建築之所以能平穩登陸A股市場,兩天前上市的四川成渝無疑為中國建築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一方面是將股市裏的部分投機資金牢牢地鎖定在四川成渝股票上面,讓其在短短的兩天之間難以逃脫出來,從而削弱了市場的"炒新"力量,另一方面,四川成渝的連續跌停,這對場外的投資者也是一種警示,使投資者在中國建築上市時不敢盲目追高。
此外,中國建築的高市盈率發行本身也抑制了該股票在二級市場的炒作空間。中國建築的發行市盈率就達到了51.29倍,當該股票的股價達到7.96元時,其對應的市盈率甚至達到了98倍。
最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後,網上發行的新股籌碼較為分散,從而使得機構投資者失去做多的動力。特別是像中國建築這樣的航母股,個人投資者及小機構根本炒不動。機構投資者不拉高,自然也就沒有人能夠拉高。因此,中國建築得以平穩著陸,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發行制度改革成功的一面。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