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礦執勤,衛護金山 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
《人民武警報》報道 "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黃金,自古便被視為尊貴和財富的象徵。
中華大地,活躍着一支世界軍事史上唯一的尋金部隊--武警黃金部隊。這是一支在改革開放的號角聲中集結起來的專業技術部隊,主要擔負着黃金地質普查、勘探的任務和重點黃金礦山、産區的警戒任務以及邊遠、艱苦地區的黃金生産任務。
在喜迎建國60周年的日子裏,這支國家黃金地質戰線上的野戰軍也迎來了自己30歲的生日。自1979年組建至今,武警黃金部隊官兵足跡踏遍祖國26省、市、自治區,依靠科技攻堅克難,先後探明超大型岩金礦床2處,特大型岩金礦床7處,大型岩金礦床13處,大型砂金礦床8處,中小型岩砂金礦床190處,提交金礦普查、詳查勘查地質報告280余份,累計探獲黃金資源/儲量1800多噸。30年櫛風沐雨,武警黃金部隊官兵用青春、熱血和忠誠澆築了一片金色輝煌。
"讓部隊找金子去!"黃金部隊受命於危難之際
中國曾被認為是一個貧金國。新中國成立之初,黃金年産量僅為4.07噸,從新中國成立至1979年的30年間,共生産黃金277噸,平均年産量不足10噸。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黃金的需求更為迫切。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把振興黃金工業的重擔交給了王震將軍,這位帶領部隊在南泥灣創造墾荒奇蹟的老將軍向中央建言:中國不貧金,中國缺少的是專業化的找金隊伍,應儘快組建一支軍事化的專業找金隊伍,作為黃金工業的先鋒軍。
"讓部隊去找金子!"正在大巴山施工的原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某部官兵,放下風鑽,拿起了地質錘,踏上為國尋金路。
1979年3月7日,一支特殊的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黃金指揮部宣告誕生,1985年列入武警部隊序列。黃金部隊的誕生,揭開了中國黃金工業新的一頁。
組建不久,武警黃金部隊捷報頻傳--先後探獲我國第一個斑岩型特大岩金礦床黑龍江團結溝金礦、全國第二大的四川白水砂金礦、河南東闖金礦。僅"六五"期間,黃金部隊就提交了178噸黃金儲量報告。
尋金,對體力和意志的挑戰,黃金背後,是與黃金等價的付出
尋金路途多艱辛,冰封雪裹的興安林海、狂沙飛揚的戈壁荒野、荊棘密布的高山密林、驕陽似火的雲嶺邊陲、龍蟠虎踞的燕山山脈、人跡罕至的雪域高原,到處躍動着武警黃金部隊官兵的身影。一茬又一茬黃金兵用熱血詮釋忠誠,跨越一道道生命禁區,戰勝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創造找金的奇蹟。
1986年,原黃金三支隊支隊長樊興猶,帶着小分隊跨過冰封雪裹的額爾古納河,來到號稱中國北極的無人區西口子,揭開了砂金富礦的神秘面紗。1999年,死亡之海羅布泊邊緣,戰士伍軍良身背26件黃金礦樣,在戈壁灘迷路被困三天三夜,救援官兵找到他時, 26件礦樣被伍軍良緊緊地壓在身下。2000年,正在內蒙古尋金的高級工程師馮辰旺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永遠倒在了正在加班編寫的地質報告旁。同年,荒涼貧瘠的隴南山區,黃金十二支隊工程師郭俊華帶車下山護送礦樣,不幸遭遇泥石流襲擊,大難不死的郭俊華堅持奔走野外一線,為發現陽山超大型類卡林型金礦做出了重要貢獻。六級士官夏永進,二十三載以鑽臺為家,無怨無悔,默默奉獻,敢為人先,革新技術成果30多項,排除鑽井故障300多起,為部隊節約成本千萬餘元。在武警黃金部隊的歷史扉頁中,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
一位到過黃金部隊的詩人感慨道:"找金人,金子心。"
尋金,智力與科技的比拼;錘煉精兵利器,方能點石成金。
尋金是一項技術含極量高的工作,從江河中尋找砂金到大山中尋找岩金,從單一找金到多金屬找礦,武警黃金部隊立志打造地質尖兵。30年來,他們實現了從羅盤、地質錘和放大鏡的"老三件"到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掌上電腦、錄音筆和手持GPS的"新五件" 的設備革新;衛星遙感解譯、數字圖像處理、地質信息管理系統、高密度電法儀、全液壓鑽機等高科技裝備和先進找礦手段的應用,實現了在空中、地表和地下一體化透視金礦的突破,成倍提高了找礦效率。
30年來,武警黃金部隊先後完成科研項目330余項,其中73項科研成果通過部級以上鑒定。12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項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35項成果獲部級以上獎勵,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獎一等獎1次、二等獎6次,先後完成了對雲南墨江金廠、黑龍江團結溝等一批具有典型意義金礦的系統研究,發現了"益陽礦"、"駕鹿礦"兩種國際認可的新礦物,出版了《地質體運動理論及應用》、《中國黃金地質叢書》等學術專著,提出了新地球脈動、統計地球化學等理論學説,研製開發了"中國黃金地質信息系統",提交了我國第一份以地質統計學方法計算儲量的《陜西省洛南縣駕鹿金礦床地質勘探報告》。先後有3人榮獲中國地學界最高獎--李四光野外地質科學獎,30人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科技要發展,人才是關鍵。武警黃金部隊先後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吉林大學等10所國家重點高校建立培養合作關係,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簽署了聯合培養工程碩士、博士協議,依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培養後備警官,在校國防生達300人。部隊先後出臺5個有關人才建設的"一號文件",每年拿出300萬元,作為人才建設專項經費,建立地質人才信息庫,為入庫人員優先提供培訓、進修、交流、深造的機會。同時,部隊還從立功嘉獎、晉職晉級、福利待遇等方面,對科技骨幹實施傾斜政策,全方位打造暖心工程。
經過多年實戰鍛煉和精心建設,我國唯一一所專門從事黃金地質研究的科研單位黃金地質研究所的79名科研幹部中,具有高、中級職稱的61人,其中碩士生(含在讀)39人,博士生(含在讀)11人,1人獲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後,堪稱尋金找礦的智囊團,為武警黃金部隊找礦的雄厚科技支撐。
30年,書寫為國尋金、為民造福的光輝篇章
三十載春秋寒暑踏遍青山尋寶藏,三十載青春汗水風餐露宿鑄輝煌。30年來,伴隨時代變化和形勢發展,黃金部隊官兵牢記使命,主動作為,拓展職能範圍,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可持續發展等國家重要戰略部署中,勇立新功。
2000年,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武警黃金部隊找礦重心西移,高端人才和尖端設備向西部集結,先後在西部8省區圈定12處找礦靶區,控制含金水系1l條。藏北無人區有了官兵艱難跋涉的身影,冰封的阿爾金山點亮金色曙光……甘肅寨上,內蒙古哈達門,雲南大坪、墨江金廠和寶興廠等一大批金礦浮出地面。西部大地煥發出金色的光芒,荒蕪寂寥的溝壑,迸發勃勃生機。在數支地方地質隊多年找礦未果的甘肅陽山地區,武警黃金十二支隊官兵歷經10年拼搏,探獲一座資源量高達308噸的超大型金礦,潛在經濟價值500多億元,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類卡林型金礦,一舉改寫我國沒有200噸以上超大型獨立金礦床的歷史。2008年,陽山安壩裏南礦段探礦權以21.8億元的價格轉讓,成為我國黃金礦産轉讓以來的最大標額,轉讓所得悉數上交政府,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重要力量。十多年來,在祖國西部,武警黃金部隊先後探明1個超大型、3個特大型、17個大中型金礦,提交黃金資源/儲量700多噸。金燦燦的收穫,托起了西部發展夢想。
2004年,國家提出中部崛起口號,黃金部隊集中人員、資金、裝備力量重點突破,探獲了湖南大新金礦、安徽霍山單龍寺金礦帶。
2004年10月,國家有關部委把危機礦山增儲正式納入國家經濟戰略。武警黃金部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內蒙古哈達門、吉林夾皮溝等12個危機礦山擺開找金戰場。面對百年礦業開發、地表資源日漸枯竭的困境,部隊官兵在科研人員"攻深找盲、探邊摸底"理論的引導下,從尾礦、周邊、深部找礦,幾年來新提交黃金資源儲量100多噸,使礦山壽命平均延長5至10年。
面對地勘行業的深化和調整,武警黃金部隊主動拓展功能,提出以金為主、多金屬找礦的發展思路,僅2008年,部隊新探獲鉬資源量5.1萬噸、銀57噸、三氧化鎢14356噸,銅鉛鋅51887噸。以金為主的多金屬找礦已見成效、發展勢頭良好。
在履行地質找礦使命的同時,黃金部隊官兵把駐地當家鄉,熱心支援地方建設,積極參與治安維穩,遂行搶險救災等多樣化任務,在黑龍江省伊春特大森林火災、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以實際行動譜寫出魚水深情的動人樂章。
武警黃金部隊走過的30年,是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的30年,與祖國繁盛交相輝映的30年。據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研究,目前中國找金潛力為1.5萬噸至2萬噸左右。對黃金部隊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這支屢建奇功的尋金勁旅,必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乘勢而上,充分發揮我國黃金地質事業的"國家隊"和"野戰軍"的作用,為進一步振興中國黃金工業、促進經濟建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