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閆立良
根據國有經濟佈局調整要求,未來一年半將有36家央企從國資委的名錄中消失
煤電鋼鐵軍工電子等五大行業成並購主戰場
“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國家領導人多次提及的這個方針,同樣適用於央企的重組整合。
國資委網站上的中央企業名錄顯示,目前中央企業為136家。統計表明,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至今,國資委所掌控的央企數量從196家減少了60家。按照國務院公佈的“關於國有經濟佈局調整”的要求,到2010年,中央企業的數量將會減少到80家至100家。這就意味著,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將有超過36家的央企從國資委的名錄中消失。
考察這些央企是否被強制重組,能否做到行業前三名是一個基本考評指標。
從目前央企在各行業排名情況來看,電力、軍工、煤炭、鋼鐵、電子信息等行業將成為央企重組購並的主要行業。
而從央企重組並購的運作模式來看,資本市場將是其實現既定目標的重要平臺。
重組對象:未進行業前三
毫無疑問,未進入行業前三名的央企將成為購並的對象。因此,一些已經在行業前列並且地位非常穩固的央企也在通過購並增強自身實力。
最新的消息顯示,國家電網將分別通過股權劃撥和增資方式收購平高電氣、許繼電氣的集團公司,兩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將發生變更。
行業分析師認為,中國的電力投資全世界最大,但國內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輸變電龍頭企業,且該行業處於無序競爭的狀態,國家電網通過兼併收購意在做強做大輸變電企業。同時,國家電網是國內最大的電網運營企業,也是國內電力設備行業的最大採購商,納入平高集團和許繼集團,是其整合上遊電器裝備企業重要的戰略步驟。
今年3月份,國資委對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業的主業調整進行了審核確認。
從調整的內容看,這三家央企的産業鏈延伸到了其主業的上下游行業。僅以大唐集團為例,調整之前的主業僅有電力生産、熱力生産和供應以及相關專業技術服務,調整之後,其主業增加了與電力相關的煤炭資源開發生産,産業鏈條一舉囊括了上遊資源行業。
上述公司的購並和主業調整,對於鞏固其行業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反,那些在行業排名中較低的央企則難免成為其他央企甚至民企並購的對象。電子信息行業將成為部分央企的“滑鐵盧”。
據媒體報道,某家電子信息行業的央企,日前其總投資達146億元、位於江蘇省張家港市的第6代液晶面板生産線已經停工。
另外,記者從接近該公司高層人士處獲悉,目前該公司經營狀況不理想。未來有可能成為其他央企並購的對象。“被其他央企甚至民企並購或許是這家公司最好的出路。”該人士強調。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2009年(第23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這家公司排名第42位。這個行業排名讓業界想當然地認為這家央企將成為淘汰的對象。以此類推,哪些央企將從名錄裏消失就比較清晰了。
重組抓手:産業振興規劃
“要積極推進結構調整,處理好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關係,把握好結構調整的力度、節奏和方式。”在剛剛召開的每5年一次的“駐外使節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部分中央企業負責人出席了此次會議。
大規模推進行業兼併重組,打造更有實力的國際型企業,將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輕工、汽車、鋼鐵、紡織、裝備製造、船舶、石化、有色、電子信息及物流産業振興規劃,兼併重組幾乎出現在每一份規劃之中。儘管提法不一,但鼓勵兼併重組、調整産業結構卻成為一致目標。
産業振興規劃甚至對兼併重組有了細緻的量化指標。比如汽車,在提到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併重組時,規劃明確“大型車企從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鼓勵一汽、東風、上汽、長安等大型汽車企業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兼併重組,支持北汽、廣汽、奇瑞、重汽等汽車企業實施區域性兼併重組。
産業集中靠的是兼併和重組。振興規劃提供了整合方向,特殊性稅務處理則為減負。因此,央企的重組並購必然會加快速度。
重組平臺:資本市場
從近期上市公司發佈的公告來看,央企重組的步伐已經顯著加快,並且其重組購並的案例更多是在資本市場完成的。
前面提到的國家電網分別通過股權劃撥和增資方式收購平高電氣、許繼電氣的集團公司是最新的央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購並的案例。
此前,華僑城、華電集團等曾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購並。
以華僑城為例。6月9日,華僑城A發佈公告:擬以向大股東定向發行4.86億股,每股15.16元,購買集團公司持有的華房公司60%股權、華僑城投資51%股權等12家公司股權,由此實現華僑城集團的整體上市。
剛剛通過發審委審核、即將進入IPO程序的中國國旅和華僑城形成了國內旅遊行業的“雙子座”。
除去直接利用資本市場推進央企的購並重組,國資委旗下還有兩家企業是做資産運營的,分別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和誠通公司。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下一步,如果認為條件具備,還要建立一個新的資産公司推進央企重組。
李榮融敢於做這種表態是有原因的。分析人士指出,央企資産清産核資工作從2005年開始,經過幾年的工作,産權的屬性、重組的制度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已經基本完成。因此,李榮融才有了推進央企購並重組的底氣。
更重要的是,前期的大量調研和諮詢報告是形成央企調整目標和規劃的重要支撐,有了這些,利用資本市場這個平臺,央企的整合效率會大大提高。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