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增長7.9%,接近“保8”目標;上半年CPI降1.1%,漲價壓力小
昨日,備受關注的中國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發佈。綜合分析主要經濟數據,國家統計局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是:企穩回升,但基礎尚不穩固,態勢還不穩定,格局還不平衡。這一判斷基本延續了近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多個場合發表的看法。數據公佈後,眾多專家也分析了中國經濟的現狀和走勢。
人均收入
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1.2%,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8.1%。
GDP
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為139862億元,同比增長7.1%。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
房價
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8%(6月份同比上漲0.2%)。
【關鍵詞 GDP】
經濟增長8成靠投資
外需下拉GDP負2.9%;消費拉動GDP3.8個百分點
核心數據
上半年GDP139862億元,同比增長7.1%,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二季度GDP增長達7.9%。
●現狀分析 今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經濟的增長預期為8%。從二季度GDP的增速看,不僅此前連續七個季度回落的態勢得以扭轉,而且已接近“保8”目標。
不過,數據同時顯示,以往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內需和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發生了顯著變化,呈現出投資強力驅動經濟的特點。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表示,上半年,投資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7.6%。消費拉動GDP3.8個百分點,而國外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值,下拉GDP負2.9%。
和今年一季度相比,上半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大幅提高,而外需對GDP的下拉作用則更加明顯。對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形勢,李曉超認為,國民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回升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回升過程中還存在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他認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來自國際”。
“保8”沒問題 質量有擔心
專家稱需防三大目標簡化為一個“保增長”
●走勢前瞻 昨日,多位經濟學家普遍表示“全年保8已無壓力”。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學家高輝清向本報表示,二季度GDP的增速基本在預期之內。該中心預測,三季度GDP會在9%左右,四季度可能達到10%,全年可以完成8%的目標。昨日,匯豐銀行將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率預估由原來的7.8%上調至8.1%。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梁小民表示,“保8”雖然沒有問題,但是質量堪憂。中央提出的目標是“促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但是在地方執行中,大量被簡化為“保增長”,政策走形比較嚴重,這説明經濟的核心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甚至可能有擴大的危險。一個簡單的例證是,目前信用卡未還貸款正在增加,這説明金融風險在加大,也説明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在減弱,促內需的目標仍有差距。
【關鍵詞 內外需】
下半年刺激消費因素多
專家認為出口年內逆轉可能性不大
核心數據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16.6%。
上半年出口下降21.8%,進口下降25.4%。
●現狀分析 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程度不一,我國消費也呈現出區域差異,中西部地區消費增幅要高於東部,二三線城市消費增長要好於一線城市。
在談到下半年消費走勢時,專家們普遍表達了樂觀情緒。商務部貿易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表示,考慮到中秋、“十一”、聖誕等節假日集中的因素,下半年消費會比上半年更好。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説,鋻於去年底開始實施的4萬億元投資需要6至8個月才能轉化為消費,所以下半年消費應該能實現穩定增長,預計全年消費的實際增幅會高於去年。
對於進出口形勢,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表示,6月的數據説明,進出口已進入止跌企穩階段。下半年進口降幅的收窄程度會高於出口,這主要因為刺激內需政策卓有成效,這必然會拉動進口。出口方面,今年要有大逆轉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會在一個範圍內波動。
■ 政策建言
政策基調需穩 具體措施要調
針對下半年政策着眼點,多位專家表示,首先要把已有的政策貫徹實施,其次也要有所微調。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學家高輝清認為,之前在防經濟下滑時,救市政策有些比較“猛”,出現一些經濟格局扭曲現象。當經濟開始走穩,就要逐漸化解這些扭曲,將短期經濟刺激和長期追求經濟穩定發展相銜接。
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認為,目前經濟已處於從“前低”轉入“後高”的過程,但這種回升主要還是依靠投資支撐,如果其他配套措施沒有推進,中長期來説可能會埋下隱患。他建議,下半年要加強薄弱環節,如外貿方面,同時要注重調結構。
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宏觀調控基調預計短期內不會改變,但可能出現微調,比如調整“上項目”的節奏、加強信貸調控等。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兩者都可以維持持續性,但是方向需要一些改變。比如財政政策方面,目前的關鍵在於給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減稅減費。從貨幣政策來看,目前銀行天量信貸大部分都投入國有企業,這只會讓中國經濟在傳統的路上越走越遠。
本報記者 楊華雲 胡紅偉 李靜睿 新華社稿件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