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年之久的海爾集團並購通用電氣(GE)家電部門的消息再度甚囂塵上。
“到目前為止,我部門沒有接到此信息。”海爾集團企業文化中心對外宣傳部總監孫鯤鵬昨日在給記者的郵件中這樣回復。事件另一方通用電氣中國公司新聞發言人李國威對此不予置評,他對記者説:“這事我沒有評論,一直是總部的事。”
市場日前傳出,海爾近期可能重新啟動並購GE家電部門的議案,正在與GE洽談並購事宜,並將在8月揭曉最終結果。消息稱,並購對象也可能是印度一家一線家電廠商。這是13個月內二次傳出海爾將並購GE家電部門的消息。
接近GE中國的人士在聽聞此消息後表示:“出售家電部門的事情,GE應該已經放了很久了。”
2008年5月,GE公開表示有意將家電業務切割出售,當時爭取的買家包括海爾、三星、博世─西門子、LG等國際一線的家電集團,但以海爾最為積極,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更公開指出,這是海爾進入美國市場最好的機會。據花旗集團傑弗裏 斯布拉格和高盛集團迪恩 德雷等投資研究分析師當時的估價,通用電氣家電部門的售價大約在30億-80億美元。
事情的發展沒有預想中的順利,這樁海爾勢在必得的收購突然半路夭折。2008年8月中旬,海爾正式發佈澄清公告,稱“本公司並未參與該收購事項”。
今年2月,張瑞敏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證實,海爾去年曾考慮收購通用電氣的家電部門,但其他公司的跨文化收購未能奏效,使海爾放棄了這一想法。
然而,張瑞敏的“虛晃一槍”似乎沒能説服人們放棄對於海爾國際化道路的種種揣測和興趣。
今年5月底,海爾宣佈以2850萬美元取得新西蘭最大家電廠商Fisher&Paykel(菲雪帕克)20%股權,並成為其最大股東,以及海爾內部最近對外釋放出短期內集團將會再有一次並購的消息後,讓人們對於海爾曾經“尋找新的機會”的説法再度期許,矛頭直指GE。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球家電製造商中,以營業額計算,海爾以175億美元排名第四,再以品牌銷售排行榜來看,海爾則奪下亞軍,但現階段海爾營業收入中仍有超過七成來自本土市場,凸顯出海爾的國際化並不成功。
記者在查閱了海爾歷年的國際化進程後得知,1998年,海爾集團就提出了“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國際化戰略。此後10年,海爾集團已基本實現“走出去”。二十餘年的海外擴張,使得海爾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八大産業園。在目前全球前30大家電市場上,差不多都有海爾的産品。但是,在“走出去”後,實現“走進去”和“走上去”卻並不容易。雖然海爾目前在歐美日等國家市場進入了主流渠道,但其自有品牌産品依然處於邊緣品牌行列。
在這樣的情況下,收購海外高端家電品牌成為最方便的道路,但海爾之前的兩次大型收購最終都未能成功。2005年時就曾想收購美國第三大家電廠美泰克,希望在美國市場上超越惠而浦,無奈最後敗北,讓自己的競爭對手惠而浦成功收購美泰克。
市場人士表示,收購GE家電部門如願的話,這將意味著,海爾不但有機會進入美國家電高端市場,更能與GE、惠而浦一爭全球第一大家電集團寶座。 記者 謝靜 實習生 徐俐麗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