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感激股市,否則,憑我們兩夫妻的工資收入,是不可能圓我女兒的留學夢的。"作為杭州最早的老股民之一,朱亞非女士對中國資本市場可謂充滿了感情。
在去年的大跌中,朱亞非成功出逃。不過,在今年的反彈行情中,她卻憾失良機。"我是去年大盤跌到2245點的時候買了8萬元股票,之後一直不敢加倉,到現在也就10多萬元的市值。"朱女士説。
今年50多歲的朱亞非和愛人都是國有企業的員工。朱女士説,1990年前後,她的收入還只有30多元一個月。不過,憑着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從那一年起,她逐漸走上了在資本市場這座潛在金礦裏的"掘金"之路。
那時候,國債還沒有被絕大多數市民所接受,國債銷售情況不佳,折價出售的情況很普遍。廠裏一名員工通過渠道以五六折的價格買了一批國債後到廠裏推銷,許多同事都不敢要,膽大的朱亞非以七八折的價格買了第一批國債,並在上市前後拋售,一下子賺了2萬多元錢。這是她在資本市場掘到的第一桶金。
A股市場成立後,朱亞非雖然對股市還一知半解,但她能感覺到:這是個新興的資本市場,是個賺錢的地方,機會來了!1991年10月,她在杭州辦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東賬戶,代碼是A100462596,成了杭州第一批股民。10月9日,她在延安路184號浙江證券的營業部買了第一隻股票--真空電子,數量為9張(每張相當於100股),每張的成交價是585.7元。
那時候,杭州還不能買賣深圳的股票,要買深圳股必須跑到上海的萬國證券公司。於是,1992年,朱亞非把才10歲左右的女兒托給愛人照看,自己擠火車跑到上海,又扎進人山人海的隊伍中,花4萬多元買了第一隻深圳股深寶安,當時的股價是每股12元左右。
由於交易不便,所以到第二年她才跑到上海萬國證券公司,準備把手頭上的深寶安賣掉,但第一次沒有交易成功。第二次她又跑到上海,賣出後獲利將近8萬元。
股市裏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給朱亞非教訓最大的要數申華實業和興業房産這兩隻股票,當時證券市場還沒有漲跌幅限制,上證指數從1500多點一直跌到300多點,許多個股跌幅驚人。等她把申華實業拋掉的時候,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股價就漲了一倍。接下來的兩天該股繼續瘋漲,股價也翻了好幾倍。興業房産她是虧了近10萬元割肉出局的,同樣沒過幾分鐘該股就開始大漲,股價短時間翻了一倍多。
不過,股市帶給朱亞非更多的是成就感,隨後股市的兩波牛市,徹底改變了朱亞非一家的生活。2001年,女兒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為了圓女兒的留學夢,朱亞非夫妻倆自費送女兒到荷蘭留學,一直到碩士畢業,前後花了40多萬元,女兒最終在香港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2005年,朱亞非又用股市裏賺的錢買了一套房子。
"如果不是股市,像我們這樣的工薪階層,是做夢都不敢想像送女兒出國留學的,更不用説買房了。"朱亞非説。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