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讀懂中國股市走強的四個“為什麼”

 

CCTV.com  2009年07月08日 08: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日報  

    7月7日,上證綜指從3100點處回落至3080點。在大盤自去年10月末連續上漲8個多月並且漲幅超過80%之後,對於中國股市漲勢能否持續以及股市上漲是否有基本面支持的質疑聲有所增多。

    認真剖析中國股市此輪上漲的成因、性質以及下一步的演變趨勢,是一項迫切的任務。

    第一個問題是,中國經濟為何能夠保持持續增長?

    對中國股市這輪上漲質疑的人認為,中國股市原本就是投機市,其下跌至1600點甚至更低都是完全合理的。他們認為,中國經濟高度依賴國際市場,既然國際金融危機來了,中國經濟就會必然大滑坡,就會必然“平等地分享”全球經濟低迷的痛苦。中國經濟不可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低迷。

    但事實並非如此,自2008年9月起,中國政府果斷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從財政、貨幣、稅收、國資管理、資本市場等多方位進行政策調整,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為此,大幅度放寬信貸閘門,僅今年上半年就已突破2008年全年的信貸額度規模,為市場注入了充足的流動性。

    由於中國金融體系相對穩定,沒有歐美金融機構的“市場化自由氾濫”、“市場化放縱”,不需要花財政錢填補金融機構的窟窿,所以,中國財政和銀行系統可以拿出錢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後發展”的市場劣勢此時轉變成為了優勢。

    從根本上説,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持續高增長的動力在於必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我國尚處在工業化中期,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工業化將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勁有力的支撐。目前我國的城市化率是44.9%,而發達國家是90%,即使是全世界平均水平也達到了49%。因此,中國的城市化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這個基本態勢決定了中國經濟必須加快發展,並且有可能實現較快速度的增長。而政府採取的方針政策總的方向是市場化,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並重,那麼,一種有序、開放的政策必然吸引市場資源向中國市場聚集。

    第二個問題是,政府宏觀調控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對於中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借著指責中國是非市場化國家指責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其實,無論從歷史上還是從現實中,從來都沒有完全一樣的、標準化的市場經濟。並且,經過改革開放30餘年的歷程,中國政府已經總結出一條重要經驗:“健全的市場機制,有效的宏觀調控,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託,統一于經濟運行的全過程”(胡錦濤語)。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