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三顧茅廬的職場啟示

 

CCTV.com  2009年07月07日 09: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三顧茅廬的故事歷來為世人所稱頌,劉備南下投奔劉表,被發落至新野駐守,作為北面抵禦曹操大軍的第一道防線。劉備長期寄人籬下,面對關羽和張飛兩員大將,他總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缺個好軍師。為此,他專程前往襄陽,拜訪遠近聞名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幹了幾十年的HR(人力資源),儲備的各路人材一應俱全。千挑萬選之下,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劉備經向諸葛亮的同班同學徐庶詢問之後,最終決定前往隆中,聘請諸葛亮加盟。

  史書上關於劉備三顧茅廬的記載寫得是波瀾壯闊、大開大闔:一顧遭遇“空城計”,二顧頂風冒雪卻只守到了諸葛亮他弟弟,第三次諸葛亮倒是在家,不過在睡“美容覺”,日上三竿還沒起床。此時,劉備並未因自身的高官地位命諸葛亮起身拜見於他,而是安安靜靜地在旁邊候著,直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來談話,並最終邀得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寫下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

  此後三分天下局面的形成,證明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為一位有奪權野心之人,劉備對自己軍隊的優劣是非常清楚,要想和曹操孫權一較高下,必須準備好一個結構上相對完整的決策指揮班底,聚匯各方面優勢,發揮合力作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諸葛亮為了實現自己輔佐明君,匡扶漢室的政治抱負,更是做足準備: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寒窗苦讀二十幾載,以姜子牙“若非賢君,義士至死而不仕”自勉,劉備的三顧茅廬給了他一個出山的機會,同時也給了他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

  劉備二十四歲討伐黃巾義軍;諸葛亮二十七歲出山輔佐蜀國大業;李世民二十八歲帶兵統一華夏當上皇帝。這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獲得命運更多的青睞,能在機遇來臨之時牢牢地掌握命運,就是因為他們較之常人為此進行了更為漫長和充分的準備。他們像一顆顆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積蓄營養和能量,一旦聽到春風的呼喚,他們就會破土而出,生長成挺拔的棟樑之材。作為都邦的一員,正值青春煥發、才華橫溢的年紀,只要能抓往機遇,厚積薄發,成功就握在每一位的手中。

  小時候唱的那首“時刻準備著,時刻準備著……將來的主人,必定是我們”,就是這個理兒。只要在自己工作崗位上潛心磨練,積極充電,學成一身本領,都會成為總經理的最佳人選。劉備的禮賢下士使其獲得了巨大成功也成就了諸葛亮的政治抱負。而在都邦保險搭建起的這個平臺上,作為都邦的一員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這正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今多少事,都不離其中。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