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6日電 (記者金旼旼 傅雲威)6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開通,首批業務成功開展。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這一業務的實施短期可促進國際貿易回暖,長期來看更是推動人民幣實現國際化,促進全球經濟擺脫對美元過度依賴的重要一步。
助推區域貿易
中行6日宣佈,中行上海分行當天收到中銀香港匯來的中國第一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款項。同日,香港匯豐銀行也與交通銀行合作為上海一家進出口公司辦理了人民幣跨境結算交易。
據中行負責人介紹,中行上海分行還將與渣打銀行(香港)、東亞銀行、泰國盤谷銀行等11家海外代理行簽署《人民幣貿易結算清算協議書》,開立人民幣清算賬戶。交通銀行方面則表示,其還和中國工商銀行在印度尼西亞的分支機構開展了貿易信用證業務。
對此,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者高峰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實質性一步,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壯大的必然結果。對相關企業而言,人民幣跨境結算將方便貿易活動,且有效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次貸危機以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持續放鬆銀根,在基準利率接近零水平後,進一步採取非常規的“定量寬鬆政策”。伴隨這一“美元印鈔機”的開動,再加上其他利空因素,5月份以來美元匯率出現明顯下跌行情。作為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美元匯價的大幅波動令全球貿易受到影響,相關企業成本增加。而對於中國的外貿類企業而言,由於業務集中于加工貿易,利潤微薄,匯率變化帶來的衝擊更大。
鋻於人民幣的跨境結算主要針對區域貿易,首批試點地區為中國的香港、澳門以及東盟。由於中國內地與港澳地區、中國與東盟多年來形成的緊密貿易聯絡,人民幣境外結算可謂“水到渠成”,對於相關區域貿易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重要一步
專家普遍認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標誌著中國政府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前進了一步。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宋瑋告訴新華社記者,一國貨幣要實現國際化通常分三個步驟: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人民幣實現跨境結算,可以使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佔據更加主動的地位,促進國際貨幣體系進一步多元化。
當然,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開展初期,無論是境外人民幣流通規模還是跨境業務結算量都有限。有鋻於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其初期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香港咨奔商務諮詢公司分析師張浩川則認為,雖然短期內人民幣跨境結算規模有限,但其中長期發展潛力巨大。“對港澳和東盟貿易去年佔中國對亞洲貿易的32%,按此計算潛在的貿易結算總額高達4000億美元。”他指出,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倡導日元結算,到90年代中期日元結算在貿易總額的佔比達到40%。
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業務負責人李鋼告訴記者,企業操作層面上,人民幣結算有利於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簡化手續,降低交易成本,有利於沒有外匯收入的企業減少外匯兌換損失;長遠看來,有利於我國商業銀行拓展海外市場,拓展業務空間,豐富産品結構,有利於人民幣境外市場的形成和壯大,從而最終增強我國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匯率定價權。因此,今後發展空間巨大。
制度安排還需跟進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境外結算要順利推進,未來仍需要更多的制度安排和配套政策。
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楊德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人民幣跨境結算是一項重要政策安排,但要讓相關企業和投資者對人民幣“敢用、想用、用得放心”,還需要我國金融當局和核心金融企業與相關地區和國家保持良好溝通與合作,出臺配套政策,推出相關衍生金融産品,理順貨幣傳導機制。
他説,相關配套措施應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尤其是大型中資銀行有所作為,推出相關金融衍生品,開辦人民幣出口買方信貸業務;鼓勵金融機構優先發放人民幣貸款,以及允許境外機構和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等。
此外,宋瑋也指出,目前國內缺乏與人民幣資産相關的金融衍生産品,這使內地以外的人民幣持有者不能有效規避風險。另外,人民幣跨境結算後,也會對中國貨幣當局的貨幣政策決策、維持幣值穩定及防範熱錢風險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必須迅速適應新變化,在政策和服務上實現必要調整。
應該指出,一種穩健的國際貨幣必然需要貨幣發行國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的前景如何,最終取決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和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跨境結算只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第一步,以後的路還很漫長。正如相關專家所言,人民幣要成長為國際性貨幣,根本上要求中國轉變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産業結構升級和技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貿易夥伴需求,讓人民幣真正匯通天下。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