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保持市場穩定是房地産業長期發展的基石
利用應急性寬鬆貨幣政策之機,唱高房價,將使房地産市場處於暴漲暴跌的不穩定狀態中,既不利於行業自身的穩定發展,也不利於中國經濟增長本身
2009年過半,中國房地産市場看上去比中國經濟更早一步進入了“繁盛期”——幾年前那輪房價高速增長的跡象,如今已開始重現。其代表現象便是房地産開發商重新開始瘋狂拿地。
6月30日,有北京房地産市場風向標之稱的廣渠路15號地拍出40.6億元的天價。戲劇性的是,就在一年半以前,全球性金融危機還沒有全面上演,廣渠路15號地的公開招標,因競標開發商達不到規則所必需的三家以上,遭遇流標。此後,全國各地土地紛現流拍。此次這一地塊重入市場,規劃建築面積由原來的42萬平方米縮減為28萬多平方米,卻以高出起拍價14.4億元的價格拍出。
實際上,在此之前,北京房價就已開始上演瘋狂。據報道,近期開盤的一些樓盤都選擇了集體高開,漲幅在每平方米千元以上,部分樓盤價格已超歷史最高點。
另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這是今年以來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連續三個月上漲。
地價房價雙升,表面上看,似乎意味著市場的回暖。但在問題的另一面,此輪房地産市場的繁華重現,掩蓋了中國房地産行業存在的若干結構性問題,比如,中國房地産行業有多大的泡沫?過大的房價與收入比如何理解?土地招拍挂的入市方法是否限制了市場供應,催高了房價?政府救濟性住房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佔市場供應多大比重?
客觀上分析本輪房地産復蘇,不難發現與我們應對危機的救市計劃有著直接的關係。為應對危機,房地産行業雖然沒能躋身十大行業振興規劃當中,但也獲得了頗為寬鬆的政策與資金環境。這其中包括銀行對大型房地産開發商到期貸款進行了延期和展期;一些地方政府推延了開發商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期限,甚至將本應全部繳清的出讓金,轉為分期繳納;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項目的最低自有資金比例從35%調低至20%……
更為重要的是,為應對危機,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資金投放力度。2009年以來,銀行貸款呈井噴增長的態勢。在貸款激增的背後,一方面,大量房地産企業獲得了更為充足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開發商們開始在市場上狂炒“通脹預期,房産保值”的概念。
實際上,所謂的“通脹預期”,必須在去庫存化的基礎上去考量,而房地産庫存過大,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難題之一。有專家表示,中國經濟最難消化也最需要消化的最大的庫存不是工業庫存,而是房地産。以一個庫存嚴重的商品或投資品追求資産保值的目的,是不現實的。
必須清醒地看到,應急性的經濟救助政策,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房地産行業本身面臨的土地供應方式單一、保障性住房不足等結構性問題,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慢慢地解決。利用應急性寬鬆貨幣政策之機,唱高房價,將使房地産市場處於暴漲暴跌的不穩定狀態中,既不利於行業自身的穩定發展,也不利於中國經濟增長本身,對於購房者來説,更可能陷入長期風險之中。(董沛)
責編: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