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小牛,投資者自然歡喜,不過對還沒有“出手”的人來説,則陷入兩難。近日基金欄目收到讀者一個有趣的問題:現在想買基金,股市卻已經漲了不少,到底還要不要買?
基金故事 現在能不能買股票基金
在香港廣場工作的張成(化名)近來有些猶豫:同事們上班之餘有不少愛炒股搞投資的,自己要不要買呢?張成作為高級白領,工作上已初有成就,除了較高的月薪之外,也小有積蓄。金融危機爆發後,單一的銀行儲蓄、坐收利息已經不能滿足他,張成想要尋找更有效的理財方式。而相較于自己投資股市、期貨交易,張成覺得基金風險較低,對於自己這個沒有完整只是概念和風險意識的“門外漢”而言,將責任轉移到他人(基金經理)身上或許更好。但是股市已經從6100點跌到1600點,現在又直衝3000點,會不會一齣手就被 “套牢”呢?
【基金經理點評】 分歧加劇分散配置資金
站在年中的市場上,多家基金的基金經理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基本達成的共識是:只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變,股市“中期”樂觀。但這樣的點評對基民來説,卻顯得難以操作。
一二季度以來,經濟學家們對國家實行的寬鬆貨幣政策等救市措施進行了點評,其中,對通脹的擔憂已經上升。基金經理在這一問題上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種是看到了盈利的可能。交銀貨幣基金經理表示:“2009年下半年經濟有可能逐漸走穩。為了實現經濟復蘇,宏觀政策將會繼續保持刺激的取向,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2009年,由於貨幣政策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寬鬆的政策取向,包括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準備金率等措施,因此貨幣市場將會繼續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市場利率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
但與此同時,鵬華普天基金經理陽先偉卻提出:“長期潛在的若干風險因素不容忽視。一是國內財政及信貸擴張的潛力巨大,一旦刺激過度,可能造成投資超過預期的膨脹,增加通脹壓力;二是國外政府經濟救援力度空前,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赤字財政大行其道,“去杠桿化”有可能有意無意地演變為以通脹為手段的“去負債化”,從而不利於債權人。”兩大觀點不約而同地將重心放在貨幣政策寬鬆或收緊上,不難看出,政府救市力度與其潛在的正負面影響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極度關注。
鋻於這樣的市場行情,建議猶豫不決的投資者不妨購買混合型基金,其投資對象為債券和股票,不像股票基金那樣將 80%到100%的基金投資于股市,混合型基金是將30%至50%的資金投資于債券市場,另外的部分投資于股市或者其他金融市場。顯然,債券市場的穩定性比股票市場的穩定性要好得多。
其次,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有一定的替代作用,當股票市場波動劇烈的時候,有些資金會流向債券市場尋找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所以當市場出現大的調整的時候,債券投資比例較大的基金就會顯示出較強的抗跌性。
【“草根經濟學家”點評】 不要忽視低風險基金
股市從6100點下到1600點,再直指3000點,近年來股市的牛熊、熊牛轉換也造就了大批“民間草根經濟學家”。他們十分關心宏觀經濟走勢,也樂於在各大論壇發表自己的觀點。以某金融網站的論壇為例,最熱門的則屬“金融危機當前,走混合型基金路線的保守路線”的一貼。
這位人氣很旺的“草根經濟學家”指出,對於信息量有限,知識體系相對欠缺的大眾來説,直接投資股票不是一種好辦法。而混合型基金通過同時投資股票和債券市場來減少規避較大的風險,從而達到風險低於股票基金;預期收益高於債券基金的雙重目的,就那些上班族的朋友而言,也是最安全最有效益的基金投資方案。
另一位從散戶成為大戶的投資者則出人意料地對低風險基金表示了興趣:“低風險的開放式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優勢明顯在目前震蕩前行的市場中,開放式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由於其低風險性而具有明顯優勢。 ”由於其收益率穩定,建議普通市民的投資組合中應以這兩種基金為主。
另外,2007年以來A股擴容加速。 “打新股”也成為一些穩健型基金的重要投資方式,而且在當前環境下,“打新股”的收益還是比較豐厚的,但風險卻幾乎為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資穩健型基金的收益水平。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