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是這幾年興起來的熱門話題,也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産物。我和基金,也算有緣分,先後三次的緣份,最後註定我也成為了一個基民。
第一次聽説"基金"這個新名詞,是在2005年的4月份,那時候,我第一次將8萬元的存款由其他銀行轉移到縣工商銀行(601398),行裏一位工作人員熱心地推薦我買基金。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基金,以為基金和炒股票、炒外匯是一回事,想都沒想就一口回絕了,直接將錢存了定期。就這樣,我和基金擦肩而過。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以當時的行情買基金,到現在實現3倍的收益是比較輕鬆的。那樣的話,當時的8萬元就變成了32萬元,實現一次質的飛躍。可惜,我錯過了!
第二次與基金的緣分開始於2007年3月份。時隔兩年,我一個要好的朋友再次向我提起了購買基金的事,當時她已經將手頭閒置的2萬元投資基金,並取得較好的收益。她十分認真地向我熱心推薦,並且向我傳授入門經驗。面對好朋友的一番好心,我雖然動心,但考慮到當時自己有生意,經常要用錢,也就一笑置之,還大講了一番"投機有風險要慎重考慮"的理論給人家聽,友人哭笑不得,後來,她給了我一個評價"新時代的石頭,依然又臭又硬"。
就這樣,第二次的緣分照舊擱淺了。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我聽了好朋友的話,以當時的行情買基金,時至今日,要實現50%的收益也是比較輕鬆的。那樣的話,我當時的8萬元就增值到了12萬元,依然可以實現一個小小的突破。可惜,我又錯過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事不過三",相信大家也該猜到了,我沒有錯過和"基金"的第三次緣分,那是在2007年的9月8日,也許大家會揣測,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最終"開竅"了呢?説來也是個挺簡單的事,相信大家也都經歷過。2007年的豬肉價格一度漲得很高,超過了10元/市斤,這個事實突然間讓我感覺到--錢,這種貨幣形式,無形中慢慢地沒那麼實在了,用老百姓的話説,錢有點毛了,要是單純的放在銀行裏求穩妥,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需求,面對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及輕微的通貨膨脹,現在的一萬元和一年前、兩年前的一萬元已經有了差距,因此必須選擇一種新的理財方式讓貨幣在保值的同時能夠實現增值。就是這樣一個轉捩點,讓我和基金真正做起了朋友。
2007年9月8日開始,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我很著急地想認識它、接觸它、熟悉它,3天的時間,我從一點不會學起,開始認識了基金,並且迫不及待地在9月12日第一次申請購入了包括諾安股票(320003)、諾安平衡(320001)在內的價值2.4萬元的基金,又于9月13日追加了2萬元的其他基金。由於介入的時機比較好,趕上9月份股票市場中期調整,我于9月12日及13日所購入的基金,在9月底就賺回了手續費用,並實現了1484元的收益,取得了比較喜人的成績。
看著自己初為"基民"便首戰告捷,更點燃了我的"基民"熱情,先後又投入了8萬元的資金購買其他基金。當時趕上QDII全球股票型基金開始發售,我又認購了10000元的南方全球精選基金,雖然後來只確認了6000多一點,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月的建倉期,南方全球這只首發的QDII基金凈值就增長到了1.03,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當然,喜悅之餘,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在我購買的10多只基金産品當中也有2-4隻基金産品走勢不好,一直在窄幅徘徊,收益率很不好,甚至有一隻基金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後還沒有賺回申購費用,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是,我沒有輕易的放棄,還打算再繼續持有一段時日看看再説。買基金也像做生意一樣,要看好市場,要穩、準、狠,要學會計算,也要學會相信別人。
雖然我是一個新"基民",但是,我有一個較好的平和心態,努力做到"不以漲喜,不以跌憂",雖然我是在5000點的高空介入的,但是我相信5000點不是終點,大盤依然有比較大的上升空間。
我希望,我和基金有個約會,約會的結果是美滿和幸福。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