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投資的時候,是否能夠理性地思考,免受態度的影響?
其實,態度影響判斷的例子非常普遍。情人眼裏出西施,自己喜歡的越看越喜歡。成語"愛屋及烏"也説明了這一點。態度包括三個成分,首先是認知成分,人們對外界對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關的事實、知識和信念。其次是情感成分,它指人們對態度對象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及由此引發的情緒、情感。第三是行為傾向成分,是指人們對態度對象所預備採取的反應。經典的金融理論假設人是冷冰冰的,理性的,認知總是正確的,沒有喜怒哀樂的。但實際中,投資者的態度對其行為産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投資決策是非常複雜的,人們經常依賴於態度進行簡化的思考。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們傾向於利用態度性啟發決策和解決問題。態度可被用於將事物分成喜歡的一類(使用贊成、接觸、表揚、珍視和保護等方式)或不喜歡的一類(使用不喜歡、避免、指責、忽視和傷害等方式),然後根據對分類的印象做出判斷。投資者很難不受到態度的影響,但態度經常引起人們扭曲事實、草率下結論的情形。
美國心理學家做了個實驗,這個實驗要求大學生對下面兩個陳述做出判斷:陳述1,裏根總統在大學的平均成績一直是A。陳述2,裏根總統在大學的平均成績從未超過B。事實上幾乎沒有人知道裏根的大學成績,大學生的回答取決於他們對裏根所持的態度。喜歡裏根的學生更有可能相信陳述1,而不喜歡裏根的學生更有可能相信陳述2。可見,態度會影響判斷。
投資者經常喜歡買入曾經給自己帶來過盈利的股票,或者購買大基金公司旗下的或者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基金。這是暈輪效應在起作用。同樣,如果投資者認同某個基金公司旗下的一隻明星基金的話,該公司的其它基金也會帶上光環。暈輪效應就這樣發揮出了魔力。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基金公司傾力打造出一隻明星基金,不管使用什麼手段,將此基金作為一塊招牌。而實際情形如何呢?除了少數一兩家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強一些之外,很多基金公司的其他基金和招牌基金業績相差很遠,經常是一隻基金是中上遊,其它幾隻基金幾乎墊底。
態度性啟發的再一個維度是錯誤的一致效應。我們幾乎都有碰到過這樣的情形,就是過高估計在某一問題上與我們看法一致的人在數量上的傾向性。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情,我就匆忙下結論,大多數人都與我感同身受。比如當我買入某只股票後,我所希望聽到的,當然是利好的消息。於是有意無意地排斥利空的,親近和自己有相同觀點的人,過濾相反的內容等,由此導致了信念強化。當購買了某只基金後,由於一致效應的錯誤影響,人們會不由自主的認為其它人也看好該基金,人們用自己的看法去推測別人的看法,處於我認為是對的,別人也會認為是對的虛假幻覺中。由此産生的後果是,過度的樂觀和自信。
投資教訓是,用事實,而不是態度,去評價你的投資對象,不要讓你的情緒産生影響。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