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IPO重啟 個人投資者“打新”心態日趨理性

 

CCTV.com  2009年06月19日 08: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專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新股發行體制新政下的IPO首單終於落定,從桂林三金藥業開始,暫停9個月的“打新”市場即將再度活躍。記者採訪了解到,同此前每逢新股發行,投資者就紛紛從二級市場調集大量資金到一級市場的情況不同,目前個人投資者“打新”的心態正在變得理性。

  打新股心態更謹慎

  “近幾年打新股中簽率太低了,拿一兩百萬元資金出來打新,也不一定能中一個號。”老股民孫先生説,過去幾年,每逢有新股發行他總會從二級市場抽出一部分錢來參與申購,但“因為一級市場是絕對收益,很多金融機構都推出了專門的打新産品,我們這些個人投資者根本競爭不過,也只能碰碰運氣了。”

  孫先生介紹,周圍熱衷於打新的股民朋友,中簽後基本都在上市首日拋出,“賺個差價”,“一來讓收益快點落袋為安;二來中個1000-2000股拿著也沒什麼意思。”

  彭先生是一位有1000多萬元資産、十多年投資經驗的老股民,他對打新股興趣並不大。因為“一方面打新佔用資金量太大,中簽率又低;另一方面,資金還要鎖定一定時間。”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量跟機構或者專門打新的理財産品相比,根本沒有競爭力。”

  此次發行體制改革第一階段“新政”,明確了網上網下發行分開,同時網上申購不得超過千分之一上限。對此,彭先生表示,可以預見在IPO開閘後,中小投資人申購新股的中簽率會有所提高,“機構在打新時的‘壟斷利潤’也將被打破”,但與之對應,“一二級市場的價差可能也縮小了,以前那種上市首日就出現翻番甚至翻幾番的情景可能不會再出現,甚至有些股票還會破發。”他説,以後申購新股,得更謹慎了,看仔細了再買。

  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個人投資者都對“一二級市場價差將會縮小”有了心理預期,但多數投資者也表示,股票要得以順利發行,必然要在一二級市場間形成一定的利潤差,打新絕非無利可圖,“有20%-30%的價差應該是比較正常的。”彭先生預計。

  “IPO重啟後,我還是會拿出一部分資金來打新。”孫先生表示,在目前相對較高位的市場階段,可能會抽出比平常更多的資金申購新股,如果很看好新股未來在二級市場的表現,覺得定價也很合適,“可能會繼續拿著”,但“如果上市首日漲幅很低,到10%以下,我就不玩了。”孫先生説。

  散戶需提高投資水平

  “新股爆炒,最後受害的其實還是我們中小散戶。”孫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隻股票的發行價是10元,上市當天被炒到30元,實際上只有10元真正進入了上市公司,被炒高的20元是裝進了“炒新團”的口袋,而“炒新團”往往在上市首日拋空所有中簽所得的股票,留著不跑或者跟著接盤的大多是缺乏投資知識、不懂得估值的散戶。

  作為有多年投資經驗的老股民,劉先生坦言,目前A股市場大部分中小投資者並沒有明確的估值概念,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後,散戶需要提高投資水平,警惕風險,在打新時學會“用腳投票”。但“要想股票定價、發行真正市場化,不僅要投資者提升自己的素質,不盲目跟風炒新,也需要發行人和承銷商歸位盡責。”

  彭先生也表示,並不同意有些投資者提出的取消網下配售。“機構比散戶更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現在的市場也需要他們來定價,如果取消網下配售,讓千千萬萬中小散戶來定價,股票一上市,肯定會亂套。”彭先生同時提到,機構享有了股票的配售權,就應該真正負責任地詢價,對投資者負責。

  另外也有不少投資者提出,發行上市的企業應當具有持續盈利的能力,“上市融資一結束,立刻就‘變臉’,無論是對新股發行的市場化改革還是參與二級市場的交易來説都十分不利,我們散戶的利益也不能得到保護。這對投資者來説才是最大的圈錢。”

  談到對此次發行體制改革的預期,劉先生表示,此次IPO開閘後,發行定價的問題可能並無法很快得到解決。“如果市盈率定得太低,大家還是會一窩蜂去申購,必然造成爆炒;如果定高了,市場環境把握不好,又有可能破發,也無法引起我們申購的興趣。”他認為,此次IPO開閘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檢驗,還需要有更加具體的規定出臺。(記者 馬婧妤 實習記者 張歡)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