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以來歐美企業頻繁出現的裁員、減薪事件,在中國民營企業家看來,卻傳遞了這樣一種信號:“抄底”海外高端人才的時機已經到來。
不過,迄今為止中國民營企業的海外求賢之路並不平坦。
來自比利時、意大利、法國、英國、盧森堡、日本等11個國家的專家組織日前來到浙江寧波,他們都是來中國推薦自己的項目或是找工作的。
在現場,聞訊趕來的中小企業主將他們團團圍住。“我們希望海外人才加盟,並且不拘泥于形式,長期工作、業餘兼職、項目合作、借用委派都可以。”專程到寧波與歐洲專家見面的幾位民營企業家表示。
比利時高級專家組織會員喬治羅福説:“金融危機之後,有的人被裁員,有的看到了中國的機會。我們這次組織的專家最擅長的是給處於擴張期的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而這樣的企業在中國有很多,在這裡可以發揮專長,因此會員們都樂意到中國與中小企業合作。”
同期舉行的海外留學人才技術項目推介對接會現場,出現了400多家企業爭搶30位“海歸”的局面,當天達成合作意向31項,其中人才引進意向12項。
“以前相中的海外優秀人才是求也求不到,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引進人才來説是難得的機遇。”從事家電生産的奧克斯集團招聘管理經理陳增慶説。
從中國企業給外國專家開出的薪水單可以看出這些老闆的求賢若渴。浙江諾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汽車製造,去年以來他們先後從德國寶馬和日本豐田引進了3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專家,還打算以每人10萬歐元的年薪再引進幾位高管。
當外界懷疑每年千萬元人民幣的人才成本能帶來多大回報時,諾力機械公司行政總監沃盈梓算了一筆賬:此前2名短期工作的德國專家幫助諾力公司實施了精益生産管理。生産過程從各車間生産零部件——集約組裝變成流水線式作業,光是庫存優化就節省了2100多萬元。
不過,能夠複製諾力機械成功經驗的當地中小企業並不多。眼下,與外國專家和海歸人士的態度相比,當地中小企業的求賢之心多少顯得有點一廂情願。
“我不會考慮六個月以上的項目。”盧森堡高級專家組織的高級顧問費爾南布萊特雪特説,“因為我暫時不打算把家搬到中國。”
寧波市人事局的劉國平説,從他們參加的幾次見面會來看,外國專家最感興趣的其實是短期合作和管理顧問,而當地企業希望這些專家能長期留在當地。
即使是在中國本土,民營企業在人才吸引力方面也處於“洼地”,往往需要高薪從國有企業、大專院校和政府部門“挖”人才。這次金融危機,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將之作為引進海外人才的大好機會,中國金融界已經多次組團到美國攬才,在這番人才引進的競爭中間,民營企業顯然仍處下風。
“現在看來,外國專家和留學歸國人員的首選就業機構仍然是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劉國平説,“他們對直接到民企工作還有很多顧慮。”
國內對於民營企業的“抄底熱”也存在許多懷疑。一些專家認為,與民企海外並購熱一樣,在抄底海外人才面前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要保持清醒。四川民企收購美國悍馬讓人們擔心這種“蛇吞象”會不會帶來消化不良,是不是高價買回了別人的“垃圾股”。對於民企的抄底熱,專家同樣有這樣的擔心。
“引進人才的確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浙江省外國專家局局長黎雯説,“這個過程中會有成功的例子,也會有失敗,但是無論如何,對於土生土長的中國中小企業來説,這是他們‘走出去’,走向國際化必經的一步。”
相關鏈結:
責編: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