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葉檀:股民還需要警惕這個重大隱患

CCTV.com  2009年05月31日 11:3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葉檀:壟斷行業改革,離打破壟斷還有多遠

    5月25日,中國政府網全文刊登國家發改委《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在十三條措施中,有三條與激發市場活力、深化壟斷企業改革相關。

    《意見》沒有套話,開宗明義,第一、二句話分別是“今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長期積累的體制機制矛盾更加突出”,文件在簡短的篇幅中還點明了各項改革的政府&&部門。這些簡潔、具體的舉措與“加快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激發市場投資活力”相呼應,顯示是全面改革的組成部分。如此明快的文風值得讚賞。

    文件提及壟斷行業改革的是第三條,“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渠道”,包括加快研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石油、鐵路、電力、電信、市政公用設施等重要領域的相關政策,帶動社會投資(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鐵道部、商務部、電監會負責)等內容。

    靠這廖廖數語打破壟斷,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等待發改委、工信部、住房城鄉建設部、鐵道部、商務部、電監會的具體舉措出臺再做評判。不過,要打破壟斷,不能過於相信文件,聽其言而觀其行,如何落實文件才是重中之重。

    以前有更加寬鬆、細緻的文件出臺,2005年12月,國務院推出市場稱為“非公經濟三十六條”的《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次《意見》尺度要比這次《意見》大得多,第一條是“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提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允許外資進入的行業和領域,也允許國內非公有資本進入,並放寬股權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條件”。反觀當時的評論,“非公經濟將破壟斷堅冰”、“非公經濟盡享國民待遇指日可待”等樂觀言論觸目皆是。

    結果不讓人樂觀,民企的玻璃天花板越來越厚,國進民退成為事實,當初評論者只能含羞認錯。2007年3月,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的馬凱表示,“非公經濟三十六條”總共要出臺37個配套文件,到目前為止,已經出臺了25個,發改委將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力爭年底全部出齊。到2009年,還有哪家非公企業哭著鬧著拿這些出臺的細則説事兒呢,進不去的領域還是進不去,允許進入的領域依然存在重重限制。

    以此次《意見》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的石油、鐵路、電力、電信、市政公用設施等重要領域而論,石油行業是通過批發權趕走了民資,壯大了壟斷企業,鐵路行業民資偶有涉足,又被嚇了出來。

    鐵路等行業是説向民資開放,但他們只需要民資的錢,而不讓民資有任何管理權,當然受到冷遇。撤除壟斷行業準入樊籬,恐怕10年都不夠。2007年,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稱,中國建成13個大型煤炭基地的戰略將提速,並指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設要與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的組建同步進行,形成5-6個億噸級生産能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和5-6個5000萬噸級生産能力的大型企業。為了確保這13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成功,國土資源部官員表態,將採取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兼併改造中小企業、嚴格市場準入、加強採礦權管理等有力措施,力爭到2010年實現大型煤炭基地內,小型煤礦的數量比現在減少70%,到2015年小礦基本退出。顯然,除了國家支持的大型國企,沒有一家民企有與壟斷型資源企業抗衡的實力。

    鐵路等壟斷行業不過是壟斷企業在産業升級幌子下做大壟斷地盤的縮影而已,事實上,所有的壟斷企業都有同樣的行為邏輯,他們希望得到民間資本,而不肯出讓半點管理權與資金支配權。

    沒有制度層面的剛性約束,沒有強力推進改革的決心,打破壟斷的文件作用是留下努力的印跡,卻不能成為紮實的行動。甚至會有人質疑,也許政府在財政支出入不敷出的情況下,為了吸引民間資金,而對壟斷行業輕輕責罵。

  相關鏈結:

責編:谷立亞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