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經濟“抗震性”增加資本市場吸引力

 

CCTV.com  2009年05月17日 07:5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姚玉潔、賈遠琨、楊毅沉

  每一次危機,都是新秩序重建之機。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將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新機遇。在此間開幕的2009陸家嘴論壇上,中外金融精英們縱論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和開放,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望在應對危機中加快走向成熟。

  危機不會阻擋中國金融開放創新步伐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風浪中,中國金融市場無疑也受到衝擊和挑戰,一些中國企業也遭受巨大損失。但是否就因此停滯國內金融市場創新改革?自我封閉、不敢參與國際金融市場合作?

  危機擋不住中國金融服務業開放創新的步伐。出席2009陸家嘴論壇的官員和學者紛紛表示,要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比例和規模。

  根據國務院出臺的關於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意見,上海將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工具等一系列金融産品創新領域率先“吃螃蟹”:包括長三角地區非上市公眾公司股份轉讓、不同市場和層次間上市公司轉板機制,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及債券,積極發展再保險市場等。

  為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及時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和舉措,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供給力度。中國金融創新的步伐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有所加快,鋼材、早秈稻等期貨新品種相繼上市,包括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創業板等金融領域的重大突破亦緊鑼密鼓展開。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論壇上表示,要發揮資本市場的經濟發展助推器作用,促進擴內需、保增長。當前,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已經相當高,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在國家增加投資的同時,也在積極拉動民間投資需求。資本市場作為公開便捷的公眾投資場所,具有將社會儲蓄轉為長期投資的功能,通過滿足不同市場主體的投、融資需求,有效引導民間資金流向政府鼓勵的項目和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領域,促進投資、消費、出口,拉動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抗震性”增加資本市場吸引力

  事實上,在經濟衰退陰霾籠罩全球的時候,中國經濟已率先顯露出一絲曙光,部分先行經濟指標呈現止跌企穩現象: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3.5%,比3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12月份以來,中國製造業PMI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且連續兩月突破50%。

  “中國經濟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表現出的‘抗震性’,使得中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有所增強。”華西證券上海總部註冊分析師陳群説,年初以來滬深股市的走勢,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參加2009陸家嘴論壇的專家表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全球金融業重心呈現出向亞洲轉移的新趨勢,上海作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龍頭,更加吸引了來自世界的目光。一些中國總部設在上海的外資法人銀行,是其全球機構中運行最為穩健的機構。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劍峰表示,歷史經驗表明,每次大的金融危機都會導致世界金融版圖的變化,中國、印度等高速發展的經濟體,都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為中國資本市場創造新機遇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必將帶來金融市場繁榮、金融機構聚集、金融信息交匯,中國的金融管理體制也有望在與市場的互動中進入良性循環,這些都將給中國資本市場創造新的機遇。”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總經理陳曉升説。

  根據國務院文件,上海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意味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而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條件,就是國內有發達的資本市場。”殷劍峰説。

  他回顧説,日元從上世紀80年代崛起,到近年來的日益邊緣化,其根源就在於日本沒有強大的資本市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緊抓機遇,深化金融改革與創新,推動金融市場化,大力發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而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支撐。

  與會專家認為,未來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在上海的展開,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産品等試點逐步推行,以及船舶融資、航運保險等航運金融産品的嘗試,中國資本市場將為投資者提供越來越多的産品和服務供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關於上海“兩個中心”的意見中還提出“在上海建立我國金融資訊信息服務平臺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務市場”,這意味著,中國將更重視金融信息資訊、金融話語權等“軟體”建設,這將進一步完善中國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