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首先召開説明會,該會會長張俊修表示,王老吉涼茶飲料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生産與經營,根本不存在添加物違規問題。對於有人反映的飲用王老吉涼茶飲料造成胃潰瘍,張俊修表示,這是不可能出現的。他説,醫學研究證明胃潰瘍病形成原因以精神、心理壓力過大為主,而到目前為止全球醫學界還沒有哪種食物可以造成胃潰瘍病的報道。(《新京報》,5月13日)
5月11日,衛生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對記者提及王老吉涉及非法添加中藥材問題,食品安全所常務副所長嚴衛星稱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確實不在衛生部公佈的合法名單中。“王老吉質量門”的爆發,引發了自“三鹿事件”以後社會輿論對於我國食品檢疫監督的新一輪反思。面對公眾的質疑和指責,王老吉母公司加多寶集團一直都沒有做出相關的回應,如今,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終於出來“接招”了。
王老吉是不是安全的飲料?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兩點:其一,中藥是否可以作為普通飲料的原料來使用。其二,王老吉飲料中所含的中藥原料是否會對消費者身體産生負面影響。對於這兩點,衛生部、相關專家和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在短短兩天之內先後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一時間,孰對孰錯,孰真孰假,公眾不禁一頭霧水,不知該相信誰了。對此,筆者認為,食品安全不是一個“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意氣問題,而是一個與公眾生命健康密切相關的科學問題,如果繼續爭下去的話,不僅不會有結果,而且有可能造成更大的視聽混淆,令事實越來越模糊,因而,相關部門應及時出面,先止住這各執一詞的爭論,然後再組織中立力量進行獨立調查。
王老吉的清白之所以要交由獨立調查來洗刷,原因很簡單。隨著公眾關注度的提高,王老吉的清白之爭,已從一個單純的醫學事件演變成為一個全民關注的公共事件,既然是一個關乎公眾食品安全的公共事件,那麼關於它的調查自然也就要回避任何可能的利益方。于衛生部而言,作為一個行政主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是它的主要責任之一,它可以對某種食品的安全問題提出質疑,並組織調查,但是,它卻不能壟斷調查途徑和資源,否則,對食品製造商是不公平的。于個別專家而言,他可以向公眾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這種意見在沒有得到足夠權威的認證之前是不能作為最後結論的。于地方食品行業協會而言,它雖然是社會組織,但是,其主要職責在於維護地方和行業的經濟利益,這種傾向性無疑使得它的公正性和客觀性要打一定折扣。由此可見,王老吉的清白,必須交由介於三者之外的完全中立的獨立力量來洗刷才行。
事實上,借助獨立力量來調查一些爭論不休或涉及公眾利益的公共事件,在西方早已成慣例,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有利於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公正性,另一方面則可以達到澄清事實,維護公眾利益的目的。
對王老吉質量問題的獨立調查,具體而言,要注意兩點:一方面,在調查人員的組成上,一定要確保其權威性和中立性。現在看來,衛生部和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已不合適出面組織人員參與調查,參與過討論的個別專家也不合適參與調查,必須由消費者協會或其他國家級的科研部門出來組織調查工作。另外,最好是能夠邀請外國專家加入調查。另一方面,要確保調查過程的透明性。整個調查過程必須在陽光下進行,條件允許的話,應盡可能的吸納公眾代表和媒體參與進來。
相關鏈結:
責編:谷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