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CPI增長由正轉負的預期昨日終於得到確認。國家統計局3月10日公佈最新月度形勢報告顯示:2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下降1.6%,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5%。這是我國CPI 6年來的首次告負,PPI則是自去年12月以來的連續第三個月同比負增長。
作為通貨緊縮的一大跡象,2月CPI的負增長是否意味著通縮已經來臨?為此,本報特派記者採訪了部分兩會代表、委員,他們發出了截然不同的聲音。
存在壓力判斷通縮為時尚早
“CPI的下降幅度,應該説在我們的預期之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CPI下降並不能表明已經通貨緊縮,只能説目前的確存在通縮壓力,要防止通縮。”他認為,2月份CPI下降主要還是由國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數據回落,而非食品價格因素造成。並且當前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貸款增長也比較快,1月M2增速為18.8%,新增貸款達1.62萬億元,尚未出現真正通縮的情況。
此外,蘇寧認為,雖然目前CPI處於低位,但隨著經濟刺激政策逐步到位,CPI增長幅度將在未來幾個月逐步回升,下半年經濟會有明顯起色,但可能低於政府工作報告為CPI設定的4%的增長目標。央行將根據經濟發展情況,決定貨幣政策是否需要調整。
而在此前一天的採訪中,蘇寧曾向記者透露,當前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空間仍然充裕,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還有很大的下調空間;存貸款利率經過5次下調後,雖然空間有所縮小,但還有調整空間。
“現在判斷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通縮還為時過早。”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凡是通脹通縮都需要通過連續幾個月的數據來判斷。“3、4月的數據很重要。1、2月份存在很多特殊性,如春節時期的假日消費和工廠停業。”
金融危機負面效應開始顯現
但也有一些代表、委員對未來月份的CPI數據並不樂觀。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監局局長閻慶民告訴本報記者:“CPI在3、4月份估計還要進一步下滑,最差的時候可能會下降2.0%多。當然,等政策逐步到位後,今年第二季度末會有所回升,第三季度應該會回到正值。”
對於是否應立即採取相應貨幣政策,閻慶民表示,應參考目前企業的基本面,如採購經理指數和企業用電量目前有所回升,應該説經濟刺激措施正在發揮作用。但閻慶民也認為,目前利率水平、存款準備金率還有下調空間。如果到了第二季度末,國內經濟增長情況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央行應及時出臺降息政策。
此外,閻慶民還表示,如果CPI持續下跌,今年銀行的盈利水平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他向本報記者透露,銀行方面已經對此有所準備,“我們去年就要求銀行把壞賬最大限度核銷完,其次把撥備提取充分。這樣即使形勢嚴峻,資産質量相對受到的損失也會很小。”
“我認為,中國已經初步進入通貨緊縮。”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則認為,CPI的負增長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次中國經濟所受影響是雙重性的。中國經濟在經過多年高速增長後,沉積了一些結構性的負面因素,調整期遲早要到來。而全球金融危機在此時與我們經濟下行要求重合,所以這次危機力度很大。”
“由於投資和消費需求的提升,需要一個政策落實期。因此,今年上半年,我認為會是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下半年的情況如何,要更多取決於國際大環境因素。”劉克崮對此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招商局董事長秦曉也向記者表示憂慮,他認為CPI估計會持續兩個季度負增長,今年CPI 4%的目標恐怕會難以達成。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王明權則稱,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應對危機,我們要做好長期思想準備。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