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 陳麗娟發自北京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我想理直氣壯地説一句,中國根本沒有發生什麼金融危機。”“還想牛氣十足地説一句,中國經濟不會、更沒有進入衰退。”在上週五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用這兩句話概括了他對中國經濟形勢的樂觀判斷。但就在同日的政協經濟界小組討論間隙,他向本報記者透露:“中國的通貨緊縮風險還是有的,可能就在短期之內。比如一季度CPI、PPI可能將出現負增長。”
2月份宏觀數據(CPI、PPI)披露日期業已臨近,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月的CPI比2008年12月下降0.2%,創30個月以來新低;作為CPI領先指標的PPI同比下滑3.3%,創2002年3月以來最大降幅。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産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清傑表示,2月份的CPI漲幅可能接近零,甚至出現負增長,3月份和4月份出現負增長的可能性更大,屆時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通縮”。周清傑説,當CPI出現負增長時,央行可能會降低利率或存款準備金率,來刺激消費。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認為,中國經濟目前並沒有遭遇通縮,但存在通縮的壓力。他認為,國內CPI價格的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有效需求減少導致,另一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間接傳導至國內。
關於記者“央行是否會降息、何時降息”的問題,蘇寧則未作正面回答,僅表示央行會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使用包括調整存貸款利率、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手段調控貨幣。
雖然對本報記者坦言存在通縮風險,但李德水也強調,CPI、PPI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不會持續很長。他透露:“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3266.8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臺階。這意味著什麼?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後,城鎮化、工業化進程會加快,居民消費類型和行為也會發生重大轉變。”
|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