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廣大網友更好地了解財政工作總體情況,2009年3月7日15時,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胡靜林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介紹2008年財政工作亮點和2009年預算安排特點和工作重點,權威解讀《關於200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圖為訪談直播中。中國政府網 李非攝
2009年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發行規模,是主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項重大特殊舉措,是必要的。一方面,經濟增速放緩、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負必然會使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要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大幅度增加政府投資和支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深化改革。為彌補財政減收增支形成的缺口,需較大幅度擴大財政赤字並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
以2009年預算安排為例:中央財政赤字7500億元等於中央財政收入方36365億元減去中央財政支出方43865億元的餘額,即中央財政收入35860億元加上調入使用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05億元之和,減去中央財政支出43865億元後的餘額。相應地,全國財政收支差額不再是簡單的收支相抵,而應考慮調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情況,即:全國財政收支差額9500億元等於全國財政收入66230億元加上調入使用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05億元之和,減去全國財政支出76235億元後的餘額。
這次積極財政政策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思路新”。此次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立足於應對危機、化解危機,着眼於抓住機遇、創造機遇,較好地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二是“導向明”。就是重民生、保增長、促消費、活市場、統內外、利長遠。三是“力度大”。今年全國財政赤字9500億元,各項稅費減免政策預計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四是“工具多”。將預算、稅收、貼息、減費、增支、投資、國債、轉移支付等若干財政政策工具組合起來一起使用。
預算報告內容突出社會關切。社會各界對財政用於改善民生的支出情況、政府性基金特別是土地出讓收入如何使用等問題十分關注,對2009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內容也格外關心。針對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今年預算報告中都作了重點説明。
預算報告記錄的是國家上一年的日子是怎麼過的,反映下一年的財政收支是怎麼安排的。為了使預算報告更加易讀、易懂,也便於人大代表審議和監督,尤其是那些不是從事財政專業的人能夠看明白,讓他們知道納稅人的錢從哪來、用到什麼地方、效果如何,在去年做了修改的基礎上,今年在預算報告的內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嘗試,有了很多的變化。
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出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初步匡算,從2008年10月到2010年底,中央擬增加政府公共投資1.18萬億元左右,加上帶動的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約4萬億元。中央政府新增1.18萬億元投資,包括2008年10月後增加投資1040億元,2009年增加4875億元,2010年預計增加5885億元。
需要強調的是,民生支出不是單獨的預算科目,為了方便代表審議,我們把中央財政安排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進行了匯總統計,2008年民生支出達到5603.64億元,比2007年增長29.2%;2009年安排的民生支出達到7284.63億元,比2008年增長29.4%。
以2008年為例,中央財政本級收入32671.99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的53%,但中央財政本級支出只有13374.31億元,僅佔全國財政支出的21%。中央財政收入用於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達到22945.61億元。地方財政支出中平均38%的資金來源於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區財政支出平均54.4%的資金來源於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所以説,中央雖然在全國財政收入中拿了“大頭”,但只有少部分留在中央本級花,大部分錢都給了地方,由地方來安排支出。所以客觀地説,是中央收了“大頭”、花了“小頭”,地方收了“小頭”,但花了“大頭”。2009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安排28889億元,比2008年增長31.3%。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