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誰來買好萊塢

 

CCTV.com  2009年03月05日 11:4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好萊塢把自己引向了華爾街。現在,它們正為此付出代價。

  當連續捐了10年錢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2月18日宣佈撤銷本屆奧斯卡贊助的時候,負責轉播頒獎典禮的ABC電視臺的老闆們只有為劇減18%的廣告費嘆氣的份了。奧斯卡這個好萊塢年年“比富”的舞臺今年格外黯淡,往年為新片造勢的營銷今年蹤跡全無,連舞會的裝飾品也是去年的回收利用品。

  你以為華納還在為《蝙蝠俠:黑暗騎士》9.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沾沾自喜嗎?大概現在只有靠1500萬美元小製作捧得八項大獎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能笑一笑。《紐約時報》在一篇評論裏開篇便説:“如果你還沒注意到娛樂圈的不景氣的話,隨便找個好萊塢的哥們兒問問,他們會告訴你事情到底有多壞—工作到底都是怎麼沒的。”

  華納(Warner Brothers Entertainment)最近裁了800名員工,這佔它全球僱員數量的10%;去年11月,剛剛發行了《電鋸驚魂5》的獅門影業(Lion Gate Entertainment Corp.)悄悄地裁撤了41個職位;環球影視(Universal)和派拉蒙(Paramount)行動得更早,70名高級管理人員一夜之間從環球失業,派拉蒙也隨著母公司維亞康姆(Viacom Inc.)的850人大裁員辭退了不少員工。而觀察家估計還會有更多人從好萊塢黯然退場—雖然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和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先後出面表示,它們將削減開支,爭取減少裁員人數。

  華納在2008年表現不俗。《蝙蝠俠:黑暗騎士》在手,再加上2008年發行的另外29部影片,其北美總票房收入達17.7億美元,比2007年上漲了25%,並以18.5%的市場佔有率高居好萊塢影片發行榜首位。但華納總裁阿蘭?霍恩(Alan Horn)依然覺得這是他上任近10年以來最艱難的一年。“娛樂業風雲變幻,消費者需求也捉摸不定,全球經濟又成了這個樣子,華納並不是刀槍不入的。裁員是我們保持穩定和持續增長的必要措施。”阿蘭?霍恩在公司對外發佈的一份聲明中這樣説道。

  誠如此言。2008年,全好萊塢票房收入97.8億美元,比去年略漲,但這是在票價提高的基礎上,實際觀影人數則出現了下降。看看1996年吧,當年北美年度發行影片數量為471部,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上漲為605部。可是兩個年份的售票數量卻落到了同一水平線上—皆為13億人次。

  據華納一位製片人預計,當今一部電影的所有收入中,約有30%來自票房,40%來自於DVD,15%來自付費電視,其餘部分則來自廣播電視等其他渠道。迪士尼2009財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迪士尼影業收入狂跌64%,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DVD收入銳減。而據《洛杉磯時報》報道,與2007年相比,美國消費者去年花在DVD購買上的錢下降了5到7個百分點。這種下降趨勢還將持續到2009年。

  更讓好萊塢沮喪的是,DVD銷售中的主力軍—“藍光”制式DVD(Blu-ray discs)銷售也較以往緩慢了許多。《洛杉磯時報》引用一家調查研究公司的報告稱,美國人用在家庭娛樂上的錢,包括購買藍光DVD,在2008年下降了3%到5%。

  這頗有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味道—華爾街上一次大蕭條距今恰好30年。1980年代初,經濟危機讓幾乎所有人每天擔心自己的錢袋子。電影業卻如履平地。很多家庭逆水行舟,除了到電影院看電影,還買下了更多的錄像帶,並狠心出1000美元這樣的大價錢把電視屏幕換得更大。而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當今好萊塢一手遮天的六大電影公司自此發家。憑藉有聲電影的東風,電影一躍成為當時美國的支柱産業。年僅10歲的秀蘭?鄧波兒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國人的憂愁;克拉克?蓋博在《一夜風流》裏僅僅因為棉襯衫裏沒穿汗衫,就讓棉紡織廠股票跌了8.25美元;更別提迪士尼的成功—女人們在菜市場用米老鼠錢夾付錢,雖然裏面的現金少得可憐,但好日子總是有盼頭的。 >>

  這一次,好萊塢會不會贏?恐怕不樂觀—華爾街撤資了。

  2008年底,本應開始為夢工廠聯合承銷7億美元債務的摩根大通公司,以市場不穩定為由,暫停了這項債務承銷,好在創始人斯皮爾伯格從印度信實娛樂公司那裏募得5億美元,使得夢工廠順利和派拉蒙分手。後者近期擱置了與德意志銀行一項4.5億美元的交易,此項交易可能為30部影片提供資金,其中包括定於今年夏季上映的《變形金剛》續集。米高梅公司也遇到了一些麻煩,自從2007年年中開始,米高梅就一直試圖達成一筆5億美元的交易,為一些影片融資,其中包括007系列的第23部和下一部《鐵甲威龍》。米高梅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已經就這筆生意商談數月。但雷曼兄弟的倒閉讓整個銀行業為之震顫,一些銀行已經公開表示放棄好萊塢,不再投資電影業。

  “這已經不光是做做生意這麼簡單的事情了,” 環球影業的主席馬克?舒格爾(Marc Shmuger)説,“我們都將面臨經濟上的不確定性。2009年對好萊塢而言將是艱難的一年,我們深陷蕭條之境,而之前沒人到過那兒。”

  好萊塢與華爾街的分分合合已不新鮮。1990年代中期,機構投資人為了能儘早回收成本,只願意以貸款融資的方式參與電影融資。經理人和投資者都厭倦了電影生意的泡沫本性—在2005年維亞康姆拆分之前,派拉蒙每年僅貢獻了10%的營業額。好在好萊塢的營銷體系日臻成熟,很快,從編劇的劇本到劇場的爆米花,無一不被納入發行公司的融資計劃裏。

1/6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