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上海不少年輕女性用紋身來彰顯個性。圖中女性的肩背上,躍然紋上一隻海豚,意在表達自己天使般的內心。據説,紋身作為一種美容方式,已在上海女性中悄然流行。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三月四日晚,“身價不菲”的上海老中青三代美女企業家同臺上演“旗袍秀”,迎接即將到來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當晚,在上海市婦聯發起的上海女性社團聯誼會上,滬上十二大女性社團的近三百位成員,爭奇鬥艷、登臺獻演。 中新社發 許曉青 攝
被認為“精明但不聰明”、有些“咄咄逼人”的上海女性,歷經改革開放三十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專家最新解讀:三十年間上海女人發生了“十八變”,依次包括:自我覺醒、導向轉變、底氣足、空間廣、知識博、見識長、眼界高、胸襟寬、“生命”活、能力強、錢包鼓、生活火、嗓門響、成就大、地位升、歡樂多、形象靚、品位雅。
有錢有才更有“權”
在“十八變”中,滬女“錢包鼓”頗受矚目。對此,上海社科院女性問題研究專家陸震分析,改革開放三十年,上海城市的變遷為女性創造了更趨多元的就業機會,錢包鼓起來的上海女人對男性的依附程度也進一步降低。
上海市婦聯最新公佈的一項“三十年調查”顯示:經歷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女性就業平穩發展期、九十年代的劇烈調整期,進入二十一世紀,上海女性的就業結構、群體構成出現了重組。目前,上海職業女性群體顯現年輕化、知識化、白領化、移民化特色。
調查還證實,“有錢、有才”的上海女性在工作、生活中更有“權”了。滬上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的女性比例,從大約三十年前的一成三到如今已超過三成。這些“名利雙收”的女性,在家中也更有底氣。
滬女愛美容、愛出國
從開雙眼皮、植睫毛,到隆鼻、拉皮、豐胸,還有美甲和修腳……專家分析,三十年間上海女性“十八變”中最具感性魅力的是“形象變靚”。一項調查稱,在中國內地每年産值高達二千至三千億元人民幣的美容美發行業中,上海女性的消費份額佔相當比例。
一向講究長見識、開眼界的上海女性近年來還有了一項新樂趣──出國遊。上世紀八十年代,僅有少部分上海家庭有機會送“掌上明珠”去海外求學,如今出境旅遊已成為上海女性追求的“人生必修課”之一。跟隨“銀發旅行團”踏出國門,對於年過花甲的滬女來説也早已不是稀奇事。
“外來妹”變“海派”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上海白領美女大軍中,如今“外來妹”已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紅粉兵團。上海市婦聯的一項調查稱,三十年間,在業上海女性中“非上海戶籍”比例不斷增加,近年來已接近四成。
專家認為,這意味著改革開放三十年,上海的大門始終向中國各地乃至海外的女性敞開,“外來妹”不是一個表示身份低下的詞彙,相反這個群體中包括移居上海的境內外成功女性,其中一部分來自海外及港澳臺。她們同上海本地女性一同構成了全新的“海派”淑女形象。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