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形勢嚴峻、信心缺失的狀況,黨和國家領導人有清醒的認識。近期,胡錦濤總書記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開幕式上明確地指出:“在此關鍵時刻,堅定信心比什麼都重要。只有堅定信心、攜手努力,我們才能共同渡過難關。”溫家寶總理也在不同的場合強調“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當金融和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經濟學家、企業家的信心尤為重要,人民的信心尤為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信心也尤為重要”。
危局之下,我國迅速打響了一場重振信心、迎戰危機的戰役。我們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收入政策等多方出擊,快速行動。財政政策靈活應變,由穩健的財政政策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由從緊的貨幣政策變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産業政策支持産業升級和産業重組,扶助受危機影響嚴重的行業,從制度上出臺證券市場救助措施;收入政策實施了增加農民補貼和弱勢群體收入、增加轉移支付、加大社會保障力度、促進居民個人消費等措施。
11月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10項措施,總金額達到4萬億元。這些措施中既有擴大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研發,又有積極拉動消費的收入增長、公共服務投入和社會基本保障政策。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研發,短期看可以刺激經濟,長期看可以促進潛在發展能力。投資于消費需求項目一方面可以增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解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還應注意到,會議使用了“擴大投資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措辭,可見中央重振信心的出拳之重、戰勝危機的決心之大。
需要警惕的是,我國4萬億元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需要有一個科學、公正、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機制,不能重新走向納稅人出錢刺激經濟、“蛋糕”最終由少數人瓜分的結局。必須從理論和政策基礎上下決心改變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才能夠保證分配渠道的健康,才能夠保證4萬億元資金到達它應該去的地方──廣大普通勞動者手中。
中國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自主創新的能力,有理由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正確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危機,重振國內經濟發展的信心。(作者 嚴海波 係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