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8月份,滬深兩市“大小非”共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平臺減持了4.8億股,比7月份的8.69億股減少了40%多。他表示,證監會密切關注全流通之後出現的新問題,將採用市場化創新的方式來規範大宗股份轉讓行為。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説,截至目前,“小非”已解禁的比例接近60%,解禁洪峰已過;在已經解禁的“小非”裏面,實際減持的只有43.9%。而“大非”因為有控股權問題和國資委的相關規定,發生減持的比例更少,8月份“大非”只減持了9400萬股。
對於市場上引入專門基金接收“大小非”減持的建議,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我認為是很好的建議”。
他説,股市全流通後,大宗股份進入流通領域,這是全流通時代遇到的新問題。證監會很重視這些新問題,並採取了積極措施,如引入大宗交易平臺,嚴厲處罰違規減持行為,發展可交換公司債券和二次發售制度,為大宗股份的持有者提供流動性,同時定期公佈解禁和減持信息,增加市場透明度。“全流通對大家來説都是新事物,監管層和投資者對全流通的認識都在逐步加深,證監會今後還會密切關注全流通情況下發生的新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疏導和規範轉讓行為。”
據他介紹,目前只有50多家上市公司沒有完成股權分置改革。股改以後,大股東的行為模式發生較大改變,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股價和上市公司的運作,而且從過去的掏空上市公司變為注入優質資産。從2007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國鋁業、中國船舶等327家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實現了集團整體上市或者行業的整合,一共注入優質資産2520億元,每股收益率平均提高了65%。
此外,利用股權分置改革的過程,配套解決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據不完全統計,97家上市公司在股改過程中剝離了不良資産,剝離資産面值235億元;59家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結合承擔債務的方式進行股改,一共承債93億元;134家公司結合股改平穩解決了法人股社會化等遺留問題;還有270家上市公司清理了股東登記名實不符、法人股個人化問題,涉及100多萬公眾股東的利益;還有138家上市公司採用以股抵債、以資抵債、紅利抵債等各種方式,解決了大股東佔用資金問題,一共涉及金額259億元。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