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世界經濟轉型核心

 

CCTV.com  2009年06月25日 09:3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中國應改變經濟嚴重依賴對美出口的局面;增加社會安全保障比推動金融行業創新更重要;轉變只關注股票的投資文化;以國內需求為導向。這需要培育更深更廣的資本市場。

  金磚四國首次峰會的召開、G20的崛起與“中美決定世界復蘇”論調的出現,表明世界經濟力量的均衡態勢正在發生轉變,重心逐漸由西方轉移至東方。在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中,這種轉變將一直持續下去。

  金融市場一直低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經濟體的變革步伐和幅度,也同樣低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新興經濟體的潛在波動性。商業週期在中國同樣存在。中國經濟在去年下半年的明顯減速應被視為中國經濟長期擴張過程的一部分。

  接下來,讓我們從三個方面探討一下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國內經濟需進一步平衡

  首先,我們從國家的角度探討中國的現狀。儘管北京到處都有嶄新而漂亮的建築,但是我們需要強調,中國仍然是一個新興發展中國家,依然貧窮。儘管人均收入有所增長,但總體來看依舊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經濟體,由多個經濟發展區組成。總而言之,多個不同的經濟發展區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

  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所以維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目前,中國嚴重依賴出口和投資,個人消費水平過低。個人儲蓄水平較高,而企業儲蓄水平也極高,但後者通常不為人所注意。和東亞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也需要改變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對美國出口的局面,轉而刺激國內消費以拉動經濟的增長。這對於世界經濟尋找途徑走出衰退以及亞洲和中國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自經濟危機迫使西方國家消費者縮減開支以來,中國的出口和GDP出現了缺口,目前國內經濟刺激措施已經部分地彌補了這一缺口。這一措施固然受到市場歡迎並有其合理性,但長遠來看不具有可持續性,國內個人消費需求要對填補缺口做出更大貢獻。

  區域地位未能取代美國

  經濟的基本面目前發生了顯著變化,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和亞洲的情況要好得多。

  當美國和英國等經濟體面臨巨大財政赤字時,中國卻能夠憑藉良好的財政狀況推行寬鬆的政策。這給民眾帶來了信心,儘管信心是最難預測的,但它確實是復蘇的關鍵要素。最近幾個月以來,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市場的信心開始恢復。

  問題是中國會彌補美國留下的缺口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不能完全彌補美國,它只能部分地消除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經濟增長率和經濟總量同樣至關重要。美國經濟總量為14.3萬億美元,日本為4.9萬億美元,中國為4.4萬億美元。

  中國消費者會彌補美國消費者留下的缺口嗎?答案是只能部分彌補。根據名義國內生産總值計算,美國個人消費總額(約10萬億美元)差不多是中國個人消費總額(約1.6萬億美元)的六至七倍。去年,美國消費總額萎縮了大約1700億美元;而中國的消費總額卻增加了1000億美元。所以,中國消費總額的增長並非無關緊要,而是增長的幅度還不夠。

  改變全球資源需求格局

  第三部分從全球角度分析中國和全球的經濟情況。

  為實現全球經濟平衡,西方國家,或至少是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應當少消費,多儲蓄。與之相反,中東和亞洲等地區應當少儲蓄,多消費。這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它需要根本轉變中國和亞洲的增長模式。

  我認為增加社會安全保障比推動金融行業創新更加重要。此外,亞洲需要更深入、更廣泛的資本市場。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之一,就是亞洲各國應當以最適合國內需求的速度開放金融市場,而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採用一種速度。

  值得重視的是,如果亞洲打算轉變發展模式,就應當減少儲蓄,這可以通過深化和拓展資本市場的方式加快實現。這涉及許多方面,比如增加個人金融服務,允許人們通過抵押未來收入進行貸款。這需要深入和流動性高的企業債券市場,轉變該地區只關注股票的投資文化,讓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之外的其他融資方式。在中國,可通過更高的紅利降低企業儲蓄。

  中國對於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有目共睹。多種原因促使中國進行大宗商品的儲備,包括人民幣的堅挺和商品價格的疲軟。在未來數年中,預計這種趨勢仍將繼續。儲備範圍也將不限于金屬,食品和軟商品需求也會日益重要。人們的收入上升後,飲食品味也會發生改變。

  在全球舞臺上,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造成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崛起。多年前,我根據主權財富基金研究過這一問題。大規模外匯儲備、政府養老基金和國有企業,使得國家的作用日益強化。

  以上從國家、地區和全球角度分析了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多個問題。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結果怎樣,要取決於經濟基本面、政府的政策響應和信心。我們看到力量均衡態勢正在發生轉變,勝者將是那些擁有金融資源、自然資源和有適應和變革能力的國家。

  中國是這場變革的核心部分。中國以及整個亞洲,都需要轉變成為更加平衡的經濟體,以國內需求為導向。這種轉變不僅需要花費多年時間,還需要培育更深、更廣的資本市場。(□李籟思(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全球研究部主管))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