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王石:這一年又大一歲

 

CCTV.com  2009年05月11日 07: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京華時報  

  王石:這一年又大一歲

  一年前,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在汶川大地震後發表“內部員工捐款不能超過10元”的言論,將他和他的萬科置於輿論風暴中心。雖然,事件最終因王石的道歉和萬科1億資金援建災區而漸漸平息,但在這此後的一年時間裏,王石面對公眾時,大多選擇了沉默。

  5月9日,由萬通公益基金會贊助,中城聯盟和日本華人教授共同出版了兩本抗震救災方面的圖書,王石和其老友、地産大腕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一起出現在了圖書的捐贈儀式上,在談及這一年的心路歷程時,王石説:“這一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我又大了一歲。”

  再次道歉

  王石的言論在去年之所以引發了對立情緒,和其個性有相當的關係,他在業內出了名的“守規則”,守到常人所不能忍。

  2003年,王石去攀登珠峰,衝頂前,大家在山上宿營,傍晚,雪山掩映,景色瑰麗無比,同伴們都在爭看奇景,王石卻一個人在帳篷中不出來,別人説:“老王,快來看,不看這輩子就都看不到了。”王石答:為保存體力,不看了。第二日,老王登頂成功。同行中卻有人因體力不支未完成登頂。

  5月9日採訪前,主辦方提前叮囑記者們,此次活動不談樓事,只談慈善。採訪中,有一記者堅持向王石問了關於樓市的問題。王石答:我有觀點,但是不告訴你。你有問的權利,我尊重你的權利,所以我聽你的問題,但我也遵守這次活動的規則。其個性依然。

  不過當天,王石還是再次為自己去年的失言表示道歉。去年“512”地震後,王石在其個人博客上放言,“萬科捐200萬是合適的,不能讓慈善成為負擔,內部員工捐款不能超過10元。”此言一齣,立即招致網民一片罵聲。

  “個人在感情上是情緒化了。”王石説,“在那種特殊的時期,博客上的那些話引起了道德上的懷疑、投資者判斷上的迷惑和管理層的壓力,也可能影響到房屋的銷售速度,應該説,我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在這起公共事件的處理上是不妥當的。所以到今天我還是那句話,無條件地道歉。”

  四處學習

  在5月9日的活動上,王石説:去年,萬科為重建災區拿出了1億資金,這1億元計劃是按三年時間使用的,到2008年12月31日,萬科已完成了6750萬元的捐款支出。萬科援建的學校在9月份開學前就會完工,現在萬科援建的醫院也已經投入使用。

  “如果將1億元按3年平均分配,每年到位捐款額應當是3300萬元,而萬科第一年的實際到位資金就是年度平均數的一倍。”王石説,到目前為止,萬科援建的工程項目65%已完成,支出與工程完成情況是一致的。目前萬科還在成都做“高層樓宇”的減震措施,這個雖然會增加建築成本,但萬科還是在做這方面的嘗試。

  王石介紹,因為有新增加的援建項目,所以從現在看,如果要完成所有的援建計劃項目的話,1億資金是不夠的,實際捐款數額將達到1.13億元,有一些資金缺口,但這筆資金就不準備向股東要錢了,萬科的管理層和員工捐出了些資金,這些錢都會用到這些項目中去。

  王石説:這一年裏,他去了日本、秘魯、土耳其這三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去學習他們的抗震重建經驗,去考察了他們的民間救援體系。土耳其的一些登山組織本身就具備救援能力,平時就備有各種救援設備、進行救援訓練,在關鍵時刻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中國的民間組織普遍還缺乏這種訓練,目前他已經開始在深圳登山協會推行這種做法,將平日裏的救援行為結合了進來。

  談到“512”地震一週年這天,王石説,公司沒有什麼儀式性的活動。援建當地的群眾也提過,説把援建學校、醫院的名字改成萬科學校、萬科醫院,但萬科都拒絕了,萬科做慈善事業是不求任何回報的,萬科做的這些事已經記在了當地人的心裏。很多事情在三五年之後看,會更有意義。

  特殊一年

  在活動中,本報記者問及王石,這一年以來心情如何?

  王石答:“天氣有晴有陰,心情也是有好有壞。這一年對個人、對萬科、對整個國家,甚至全世界都是特殊的一年。全世界範圍受到金融危機衝擊,中國也受到影響;萬科因為在去年提出了‘拐點論’,在行業內也大受指責;個人的帖子當時引發了極大的爭議。驚濤駭浪,呼嘯而來,呼嘯而去……”

  話到此處,坐在一旁的馮侖插話道:是完美人生的一部分吧。

  朋友插話後,王石笑了下,靜默了。

  本報記者又問王石:那現在心情如何?

  王石答:又大了一歲。

  最後,在談及“企業責任與公眾訴求是否存在錯位”的問題時,馮侖説,世界上很多東西都不可能存在百分之百的吻合。像薩達姆沒垮臺前,伊拉克不少人把他像神一樣推崇,這就有些期待過度了;還有些人會被誤解,一時半會兒也説不清,過了一段時間,誤解消除了,這叫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社會的主流是向前發展的,經過這一年,總體感覺企業行為和社會公眾的訴求、預期之間,已經越來越不錯位了。

  在馮侖侃侃而談的時候,王石只是安靜地聆聽。

  ■記者手記

  我們都大了一歲

  汶川地震是影響、改變無數人生命歷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事件之中,人性的種種品質突然被非常態的展現、甚至放大,譚韆鞦、最牛小學、建築質量、范跑跑……崇高與渺小、責任與放棄、道德與良知,反差、痛苦、衝突、激蕩,種種感覺直到今天還在灼燒著很多人的心靈。

  對一個接受市場化意識的還為時尚淺的國家來講,用這樣慘烈的地震事件、用一場場爭論,去促使大家反思企業責任、去反思個人權利空間到底有多大,似乎有些殘酷。

  但也正是在這種近乎殘酷的大辯論過後,企業的責任、個人的權利界限更為明晰、慈善事業的框架更為清晰、大量的組織、個人更加具有應對危機的經驗,在辯論後,各界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寬容也更多了,正像馮侖所説,“越來越不錯位”,因為我們都“又大了一歲”。

記者 肖賓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