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不降價等的到底是什麼?
國際原油價格腰斬,國內成品油批發價跳水,加油站變相降價促銷……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整體下調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東風”中石化卻告訴我們,並未收到政府任何有關下調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的通知。
面對公眾強烈的降價訴求,中石化的回答可謂高明:既表現出了自覺與消費者保持統一戰線的姿態,又很好地塑造了“唯馬首是瞻”的國企形象。
但中石化等待的果真是政府的一紙調價公文嗎?未必。
事實上,關於油價,中國早已不再“強制價”,而是實行政府“指導價”,即國家發改委只確定成品油中準價格,允許企業在此基礎上“上下浮動8%”。這可以解釋為何能涌現出大批祭起直接降價或變相降價大旗的民營加油站和外資加油站,甚至中石化以往的“價格同盟軍”中石油也迅速加入了該陣營。而它們的舉動完全合規合矩,絲毫不與現行價格政策相抵觸。
所以,所謂“等待降價通知”,倒像是中石化“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手法,這難免給外界留下追逐“時差利潤”之口實──降價通知到來前,能賺一天是一天。
“石油企業在成品油價格上調時絕對反應靈敏、動作迅捷,只是在油價下調時才成為‘蝸牛’。”對於中國石油企業的表現,網絡上現在有一個有趣的比喻:中國的油價漲如放箭、降如拉縴。
想當年,因為國家定價太死,石油巨頭們呼籲“鬆綁”。但遺憾的是,當國家給出了企業經營的一些自由度之後,作為國有石油巨頭的中石化每每都將8%的上限用到極致,卻無心觸摸8%的價格下限。
由於要通盤考慮整體經濟形勢,國家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確定改革的步驟,所以,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點公眾容易理解。但身為企業的中石化不同,它有足夠多的靈活性來實現自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明知而不為,這的確需要給公眾一個更聽得懂的理由。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