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廉價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在鄭州召開新聞發佈會,董事長王正華明確表示正醞釀籌建鄭州基地,擬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中心,在3年~5年內開通40條廉價航班,並將在今年年底前開通鄭州至廣州、深圳等航線。
這項計劃如果實施到位的話,乘客不僅能享受比其他航空公司平均低出30%以上的票價,廉價“空中巴士”網絡的構建,還能給公眾出行帶來方便快捷的服務。
但僅憑廉價“空中巴士”的橫空出世,就説航空廉價時代來臨,過於輕率。
事實上,影響和制約廉價航空的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全力支持。歐洲一些國家廉價航空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政府作為堅強後盾,在公共政策上給予大力傾斜。如今,全球有廉價航空公司60余家,共計1200余架飛機,僅歐洲20多家廉價航空公司就運營著500余條航線。
反觀國內,民航總局總是莫明其妙地制定公共政策,來打壓民營航空公司推出的低票價策略。譬如,2004年正式實行的《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規定,航空公司機票銷售價格不得低於標準價的4.5折。2006年春秋航空公司因推出低價票,被濟南物價局罰款15萬元就是明證。
與此同時,航空公司要消化吸收可控成本。可控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機上餐飲、行李托運等服務項目,可控成本在總成本中佔的比例並不高,一般只在30%左右。在這方面,如果航空公司努力挖掘內部潛力、強化經營管理,降低可控成本並非難事。譬如,國內第一家打出廉價旗號的春秋航空公司,由於在可控成本上下足了工夫,8架飛機兩年累計實現利潤6700萬元,各項指標在國內同行業中遙遙領先。
上述兩點因素克服起來難度系數並不太大,而決定廉價航空成敗的是不可控成本,比如航材、航油及飛機的起降費用等。直屬於民航總局的中國航空油料集團由政府職能部門授權,在國內一直保持壟斷地位。由於行政壟斷,近5年來,我國的航空公司所使用的航油,一直比國外航空公司貴大約1/3。2001年、2002年,國産航油的出廠價平均每噸高於國外800元之多。2004年,平均每噸航油的採購差價高出國外205元。與國外航空公司相比,國內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在運輸成本中所佔的比例,高出了至少10個百分點。
另外,同樣是經政府行政授權,直接隸屬於民航總局的中航材集團,同中航油一樣在國內保持著壟斷地位。由於航材價格高於國際水平,導致國內航空公司航材成本居高不下,飛機大修、折舊、保險的費用高達總成本的23%。
因此,這些佔到70%不可控的成本,才是決定中國何時走進廉價航空的關鍵。就目前而言,擠壓航空公司的服務成本空間並不太大,只有降低航油、航材等不可控成本,老百姓才能從低價航空中獲益。
搶 眼 新 聞
|
|
|
|
|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