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收入2.9萬億,購地支出3萬億”,5月13日,潘石屹在SOHO中國(0410.HK)股東大會的説法將房地産業資金緊張的觸目驚心表露無遺。
“按照老潘的説法,那麼現在的資金情況非常恐怖!全國的商品房銷售均價在4000元/平米左右,其中1400-1500元左右為建安費用,含所得稅在內的總稅負約是銷售收入的10%-15%。每平米剩下的自由購地資金約1800-2100元。所以去年行業的資金缺口可能是在1.5萬億元的量級。”一不願具名的國內最大房地産公司之一的地區公司副總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
他指出,“所謂自由購地資金包括了利潤和原土地成本的回收資金。購地支出只要超出它,房地産公司就必須取得外部資金的支持。而從整個行業來説,這既包括原有房地産公司的融資,也包括剛進入這行業且沒有開始賣樓的公司帶來的資金,但不管怎麼説,1.5萬億的缺口實在太大。”
而面對行業資金此種現狀,13日,在香港接受記者採訪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行政總裁張欣等卻有著一張自己如意的算盤:“所有土地項目,價格比前幾個月都要便宜,而且急迫程度都非常高”。
房地産資金情況嚴峻
《21世紀》:到去年底,你們手頭還有150個億的現金,今年會不會全部用來買地?
潘石屹:目前所有中國的房地産公司當中,現金量最大的就是SOHO中國了,而2008年的形勢,從資金的形勢來看比較嚴峻。
我們簡單計算一下,去年,中國房地産行業的總體銷售額是2.9萬億,但是,去年房地産公司光買土地的錢就花了3萬億!這裡面還要付出好幾千億人民幣的稅金,所以房地産行業總體來説資金非常緊張。
這些房地産公司都寄希望於能在香港上市,可是準備上市的40家房地産公司中,來了2家,沒有成功就回去了。因為美國的次貸危機,國際資本市場不景氣,所以這些房地産公司能否上市,還是個問號,國際資本能否繼續流入中國房地産市場,也還是個問號。
過去10年,國內房地産開發的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銀行貸款。銀行貸款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給了開發商,另外更重要的一部分是,銀行的錢通過房地産按揭貸款流入到房地産行業。可是從今年前4個月的情況來看,無論是銀行給開發商的貸款還是按揭貸款,金額都是非常非常少。
中國還在進行宏觀調控, CPI指數又特別高,所以中國政府一直在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現在國內的情況是地多錢少,現在在跟我們談的所有土地項目,價格比前幾個月都要便宜,而且急迫程度都非常高。
《21世紀》:現在談的土地項目比以前大概能便宜多少?
潘石屹:這個還不能具體説。
張欣:具體的數字我們要公告了才可以談。
《21世紀》:昨天內地公佈了CPI數據,央行同時宣佈再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這是否意味著房地産行業的資金形勢更加嚴峻了?
潘石屹:這個實際上是一個信號,意味著中國還要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而且,這次是在公佈CPI8.5%的同時就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0.5%,這是一個很強烈的信號,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房地産市場上,錢會更值錢。
相關鏈結: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