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大學生就業導航援助行動 >

大學生志願服務面臨困境 專家建議與學習就業結合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6日 15: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如今,在大學校園,參加志願公益服務成為一種時尚。記者日前從在清華大學召開的中國大學生志願者公益論壇上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志願公益服務中,從校園走向社區、社會,成為我國志願服務隊伍的中堅力量,並被社會大眾廣泛認可和接受。與此同時,大學生志願公益服務在發展機制、成長方向等方面也面臨著現實的困惑。

  現狀 大學生社會公益服務意識日漸增強

  每個星期六,清華大學公管學院研究生徐偉祖都要到北京郊區的東壩小學,教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英語口語、打籃球和寫日記。每當孩子們學會一個英語單詞,投中一個球,他都感到特別高興。“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一直激勵著我堅持下去。”徐偉祖説,“我有一個志願中國夢,想為民工子弟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

  在大學校園,像徐偉祖這樣自覺從事志願服務的學生越來越多。據清華大學“80後大學生思想特點及發展趨勢”課題組提供的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對志願精神有著高度的認同。93.3%的學生認同“志願精神應當成為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精神”,96%的學生認同“社會和諧發展不能沒有志願服務和志願精神”,91.6%的學生認同“志願精神體現了公民意識”。

  數據還顯示,目前大學生參與志願活動的覆蓋面已達到很高比例。82%的學生參加過志願服務,參加了一年及一年以下短期服務的學生佔58.9%,超過一年時間的學生佔23.1%。

  困境 大學生公益組織大都面臨資金困難

  不過,大學生志願公益組織在工作中也面臨不少問題和困惑。廈門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秘書長孫佳坦言:“目前一些大學生公益組織責任意識不強,大家興高采烈參加了一次活動,但為什麼參加,參加活動後自己又得到了什麼,很多人並不清楚。”

  同時,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部分大學生在參與公益活動時功利性較強。“許多同學參與活動,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的就業簡歷更‘完美’一點,或者在評優時能夠加分。”一位大學生志願者告訴記者。

  對於大學生志願者而言,在從事公益活動貢獻精力和時間的同時,資金上的負擔也很大。

  “幾乎所有的大學生公益組織都面臨資金困難。在實際運作中,公益組織運作的成本被轉嫁到參與學生尤其是負責學生的身上。”這位大學生志願者告訴記者,很多志願者都是“自籌資金,勒緊褲帶搞公益”。

  據了解,目前對學生志願公益組織,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採取“放養”的方式,即使偶有資金支持,也僅限于某項學校大力支持的活動。

  此外,缺乏系統培訓、對外交流與聯絡少、活動缺少延續性,也是影響高校誌願公益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

  建議 將志願服務與學生學習就業相結合

  如何培養大學生公益意識,激發學生志願公益服務的熱情,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創新高校誌願公益活動?

  對此,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建議:“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公益意識與高校的各類活動充分融合起來,把它與思想教育、各類教育教學和學生的畢業、就業、擇業充分地結合起來。”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魏娜告訴記者,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大學生佔志願人口的50%以上,志願服務經歷是大學生申請升學、就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她建議將大學生志願服務活動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鍛鍊,並可將成績計入學分。

  北極光創投總經理鄧鋒提出了一項頗具創新性的建議,即把社會實踐與深化、培養學生的公益意識和鍛鍊學生的商業運作能力結合起來,開展大學生公益創業實踐大賽。

  據了解,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10余所高校已經開展了大學生公益創業實踐比賽,並取得良好效果。如清華大學“清華源”團隊利用大賽組委會提供的公益項目資金,在廣西水利設施匱乏的農村地區設計並建設了“清華源”水泵站,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實際困難。西安交通大學“夷水情”團隊,面向城市化進程中日益龐大的失地農民群體,組織他們開發地方特色産品,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記者 張晨)